障礙者醫療要平權 牙醫出診心收穫
帶自閉兒看牙像打仗,哲爸不時落得醫病兩無奈,育有唐氏症兒的開業牙醫黃明裕,則是踏足牙科特別需求服務也到宅看診,感受到障礙者的處境,更加體會醫療平權的重要。
小哲(化名)患有自閉症,每次看牙都是一場硬仗。他對陌生環境、聲音、觸覺都很敏感,情緒容易受波動,一聽到爸媽要帶他看牙就緊張,每一次經驗都讓他對看牙及牙醫更恐懼和排斥。
哲爸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前帶孩子看牙經驗常受挫折,因小哲情緒較難控制,想帶孩子看牙,卻連診間「門口都踏不進去」。
就算勉強「騙」進去,小哲情緒躁動,醫師也怕看診時被咬,只好無奈請哲爸帶回家控制好孩子情緒再來,或是要求家長壓制孩子,可是自閉症孩子愈被束縛、反抗愈強,總落得醫病兩無奈。
●自閉兒就醫崎嶇路 連診所門都進不了
由於很難找到適合的牙醫看診,小哲在國小換牙期時,每當牙齒搖搖欲墜,哲爸就把孩子帶到廁所徒手拔牙,孩子不願、驚叫,張口就咬,他滿手咬痕、鮮血淋漓,但也只能忍耐。
更糟的是,因換牙期缺乏牙醫師的定期追蹤、照顧,小哲的齒列不整,上排牙齒嚴重暴牙,不只有害口腔健康,也影響外觀。
早期預防對孩子的牙齒保健非常重要,哲爸說,一次在自閉症總會的牙科衛教課程中,恰好是黃明裕上課,剛好聽說黃明裕自身也育有障礙的孩子,應可同理家長感受,決定帶小哲到黃醫師診間,看有沒有可能軟化孩子對看牙的恐懼。
第一步就從熟悉診間環境開始,哲爸每週2到3天下班後帶孩子到黃明裕診間「探勘」,黃明裕有時看到孩子就自然的打聲招呼,雙方慢慢建立互信。有時候黃明裕看診,也會邀小哲當觀眾,在一旁觀察診療過程。
就這樣過了半年,有一天黃明裕突然問小哲:「要不要試試看?」小哲也自然地躺上診療椅,開始了第一次的「治療」,也開啟往後數年跟黃明裕的「戰友」關係,一起對抗自閉症導致的看牙「危機」。
小哲曾寫過一篇文章紀錄他和黃明裕的「奮戰」軌跡,篇名就是「醫病過招三百回」。內容提到,過去很恐懼看牙,原本希望「出招」讓黃明裕拒收。沒想到,黃明裕從介紹環境開始,讓他毫無防備坐上診療椅,還要助理拿來漱口杯跟牙刷,幫他圍上綠色枕巾。
當黃明裕開始幫忙刷牙時,小哲才發現,默默地已被征服,正想要發難從診療椅坐起,黃明裕就搶先一步說:「好了,小哲好棒,有刷牙跟漱口,今天就先這樣。」自此他就節節敗退,終於能固定看診,也有機會矯正暴牙。
黃明裕受訪時表示,從小哲身上,他體會特殊需求者,如失智者、自閉症者,雖然難以言說,但都有感覺、想法和需求,需要醫師耐心引導及妥善的技巧,才能解開個案看診的束縛。
一開始黃明裕服務障礙者的初心是從唐氏症的兒子出發,他心想,當牙醫的職責就是照顧特殊孩子的牙口,幫個案解決問題就有快樂。同時也讓他更同理障礙者的就醫需求和困境,為此還到日本學習麻醉技術。
●從障礙者身上學到的 比付出的還多
近年黃明裕也開始做到宅服務,幫行動不便、失能者看牙,看到更多無奈,也有更多學習。
牙醫到宅服務的個案病況多元,有失智者、衰弱長者、中風失能者、罕病、漸凍人、或植物人,對黃明裕來說,每一個個案縱使牙口疾病狀況類似,因應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需要隨機應變,擬定最適合個案的治療方式,「每一個個案都是學習」。
「從障礙者身上學到的,比我付出的還要多。」黃明裕說,還記得曾服務過一名漸凍人,儘管受疾病所困,他也未曾低頭。一次看診時發現,個案用一根粗吸管喝水,但因口腔的力量已經非常微弱,水根本吸不上來,對一般人來說輕而易舉的喝水卻難如登天。
黃明裕問個案的太太:「怎麼不準備一根細的吸管?」他太太才說,先生不想屈服於現狀,不屈不撓只想突破困境。這些發人深省的人生經驗,是走出診間才有的醫病互動。
●障礙者就醫沒得選 倡議醫療平權
不過,願意花時間看特別需求者門診或到宅服務的牙醫不多,黃明裕說,障礙者也有就醫選擇權,卻往往受限環境、資源不足,常無從選擇。未來希望有愈來愈多醫師投入相關訓練,案家如果有需求,在住家附近的診所就能得到服務。
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滕西華也說,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應著重提高服務人數,且應走入社區,關鍵即是診所應有無障礙觀念,讓醫療可近性提高,當服務量增加、服務品質變好,障礙者的生活品質也會變好,有助社會正向循環。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平台/到底該不該去急診?
進急診室小心4大地雷!2大謊言絕不能說...
醫病平台/急診與醫療浪費
醫病平台/貧病交迫的他們,幸好有這群照服員!
醫病平台/盼回熟悉的他
醫病平台/親愛的老伴確診阿茲海默症,我這樣幫助她「退化得慢一點」
手術麻醉到底危不危險?幾點沒注意讓風險三級跳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醫師罹僵直性脊椎炎痛到無法走路 家醫科改學免疫風濕科
醫病平台/著手建立屬於自己晚年生命的迪斯耐樂園
台灣小兒麻痹之父畢嘉士 日前挪威逝世享耆壽93歲
醫病平台/分享老人醫療照顧的經驗
醫病平台/最值得投注的快樂老人國
名醫就是好醫師嗎?專家這句話突破盲腸
我的經驗/流鼻水、嘴唇腫… 我因奇異果過敏
專業觀點/奇異果過敏 通常因表皮絨毛
醫病平台/信願行盡人事聽天命
醫病平台/我的新太太和新生兒
醫病平台/黃春明罹癌仍牽掛寫作 妻:老爺車了,要慢慢跑、快快寫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腳踝翻船骨折 走路不再急驚風
醫病平台/到底我該怎麼做?
醫病平台/美人魚的交易
良醫幫圓夢 癌末患病榻喜見女兒結婚
腳踝翻船竟骨折 糖尿病權威許惠恒從中學會慢活
單親媽罹乳癌拖年餘一個人看診 醫生這句話惹哭眾網友
助罕見病患重新站起來 陳英和獲台灣醫療貢獻獎
醫病平台/活出淋灕盡致的生命
偏鄉開車5小時看診 牙醫曲國棟一做18年
因一句話到雲林 比利時「方奶奶」 守護偏鄉醫療
李樹人/佛祖再大 沒藥廠採購頭兒大
我的經驗/抗癌最後一哩 敗給一根吸管
猜你喜歡
有效改善血液黏稠 一天中3個時間記得要喝水
郭彥甫險休克劉畊宏即刻救援 醫:再晚2小時就不行了
人並非慢慢老去的 史丹佛研究:衰老發生在3個轉折點
不菸不酒無心臟病史…台南壯年員警猝死 留下一對求學子女
「艋舺」資深男星侯傑過世 失智曾沒穿褲流落街頭
傳罹患急性白血病 球評潘忠韋:積極面對
「自然療法大師」51歲身亡 看看風靡的養生法有多雷
翁家明演植物人躺20年秒醒 還能上街趴趴走
兒涉殺警入獄 女星罹癌養生一年狂甩28公斤
他秉持「過午不食」5年不吃晚餐 胃裡爛的一塌糊塗
冷天來杯咖啡讓身體熱起來?學者:反而不利保暖
台南名醫唐心北登山驟逝 親友病人不捨
海帶為什麼要打一個結?營養師揭露2原因
進急診室小心4大地雷!2大謊言絕不能說...
住高樓幽靜噪音少?實測結果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兒科界「天使醫師」葉勝雄過世!享年42歲...臉書14字惹哭網友
長蝨子是因為身體不乾淨?專家:即使乾淨一樣爬上身
第二階段公費流感疫苗今開打 聯醫:兩種情況不適合打
創立全台第一個乳癌病友團體 醫界「雷公」陳楷模辭世
頂級貨色組成僅31元!雲林營養午餐讓台北上班族掉淚
運動防護、延緩失能 物理職能治療明年可望直接服務
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16日開幕 初期有這7科
親人握住病人的手 減痛效果跟止痛藥一樣強
「紙廠倉庫堆花生?」蔡總統您的一驚可能值2400萬
素食網紅吃一口肉後「崩潰」改宣揚肉食主義激怒粉絲
令你生病甚至死亡 美國抗癌名醫指出損害健康的關鍵
14組致命混搭藥健保示警 灰指甲藥、贊安諾不可同時吃
Line瘋傳「醫管局」籲喝水預防流感 衛福部急澄清
6度罹癌 日81歲資深演員梅宮辰夫病逝
健檢報告有看沒懂?這樣看懂你的糞便檢查報告寫什麼
沒錢看醫生!部分美國人吃魚類抗生素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