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多聽二十分鐘病人說話,找到核心病因
多方考量下,便以侵入式的「肩關節囊擴張術」處理,讓她至少能夠好好睡覺,能在關節囊物理擴張後確實伸展,讓五十肩快點好起來。
五十肩治療效果很好,但是病人開心不起來
因為是在關節囊沾黏嚴重之前就積極處理,肌肉萎縮不太明顯,她第一次治療後疼痛改善的效果很好,活動顯得更加自如,睡眠壓痛也大幅改善。按過去治療過幾千個五十肩病例,通常這樣受失眠所苦的病人,改善後都會相當愉快,終於半夜不被痛醒!五十肩肩友一定懂得,能夠好好的睡上一覺,竟是如此奢侈。
但是,這位女士並沒有很開心,一樣是一臉鬱鬱寡歡的樣子,在第二次治療時,我跟她聊起天來總算明白,這位女士的睡眠問題,不只是五十肩引起的,而是她的枕邊人。
二十幾年來,一睡著就怕被叫醒
除了最近發生的五十肩,她還有長期頭痛、耳鳴以及半身麻木的狀況,二十幾年來看過大大小小醫院以及醫師,從家醫、神經內科、復健科、耳鼻喉科……,每一科檢查都沒有問題,最後被轉至了精神科,長期服用安眠藥物穩定情緒以及幫助入眠,往往是有一個症狀就去找對應的醫師,像是手麻就會去看骨科、復健科、神經內科,幾乎北部各大醫院的各大醫師,都有留下她看診的紀錄,但症狀每況愈下。
在閒話家常後我才知道,原來,她的枕邊人每天都會問已經睡著的她:「妳睡著了嗎?」
她的另一半是位電器行老闆,有時工作到半夜,回到家時,她因為隔天要早起照顧小孩,已經先睡了,或許是一整天沒看到老婆,先生便會輕輕的喚她,想跟她說說話,當她被聲音叫醒時,她的先生又會說:「妳睡著了喔,沒有什麼事啦!」但當她企圖睡回去,又被她的先生倒頭就睡的雷聲隆隆打呼聲干擾,再也睡不著了。
慢慢的,她的左側出現麻木感,正是靠近她先生的那一側。
睡不好,脾氣不好、身體不好、家庭氣氛不好
長期睡眠被干擾,年輕時還勉強能夠承受,但隨著年齡漸長,開始影響身體狀況,像是常常記不住東西、疼痛、耳鳴、眩暈,總是想發脾氣,有時一點小事就讓她怒火攻心,家庭氣氛變得很糟糕,小孩不太喜歡回家,家人總歸納認為她是更年期的症狀,覺得讓讓就好。
此時,先生或許是因為看到老婆生氣,反而更想跟她說說話,因為被罵過半夜吵人的事,變得不敢叫醒她,改成在睡前看著老婆的睡臉,演變成她在半夢半醒之間感覺怪怪的,睜眼發現先生正盯著她看,常嚇得尖叫出聲。
原本是被叫醒後難以入睡,後來變成想到要睡覺就倍感壓力:「會不會被叫醒?」 「等下會不會又盯著我看?」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等到先生都回家就寢了,她還無法入睡,只好自己一個人到客廳看一整夜的電視,整晚沒睡。
「肩膀很貴!」找到好理由,分房睡治百病
聽完肩友的分享,我與護理師們都大呼不可思議!她有點無奈的說,女兒前幾年出社會離家了,她就一直很想去睡女兒的房間,可以把門上鎖增加安全感,但是她先生怎麼都不肯,認為夫妻就是要雙人枕頭、一張床、一條被!堅持不肯分房,若是她硬到女兒房間,先生便會在門口一直敲門、或是乾脆擠上單人床,直到她回去主臥為止。
「睡不好,身體怎麼可能會好!」
她聽到我們的回應,聲音突然哽咽了,眼淚頓時掉了下來,她跟先生這麼多年都溝不通的事,我們一下就懂了。身為醫療人員,自然知道睡眠是身體清理、抗發炎的時機,睡不好輕則肩頸酸痛,重則腦萎縮、免疫力下降、身體老化等問題,都白紙黑字寫在醫學論文上。
「我們來講!」護理師突然拍著自己的大腿,「妳請先生來,我們來跟他說,五十肩治療需要睡眠代謝發炎物質,不然這自費療程就白花了!」後來,她真的在下一次治療時,請先生一起前來,我們整個團隊從醫師到護理師,輪番向很愛老婆又賺辛苦錢的先生解釋睡眠的重要性,原本他先生也百般不情願,但總算願意接受「分房睡」是治療的一部份。
好好睡一覺,精氣神一次補足!
她再來返診時,整個人的樣子都不一樣了,看起來豐潤了些,顯得非常輕鬆,她的先生也陪同她前來,兩人互動很輕鬆,不若之前她連正眼都不想看他的氣氛,畢竟是有愛的一對,只是相處上略為調整罷了。
「我也不用怕老婆生氣了!」
先生笑咪咪的跟大家分享,自從跟老婆分房睡以後,他擔心的夫妻異心根本沒出現,反倒是隔天起床老婆看他的眼神大不相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老婆身體越來越好,心情與語氣上也恢復年輕時的溫柔,「原來她真的是沒睡好啊!」先生轉頭看了老婆一眼,老婆一臉「我早就告訴你了」的表情,逗得大家都笑了。
還好、還好,看診時有時間聽病人說話,不過多聽了二十分鐘,就能找到真正的病源。原來「對症下藥」的「藥」,不是只能用色彩鮮豔的各式藥丸,更是傾聽後,找到方法,幫助病人與家屬,梳理糾結在心中難解一團毛球。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
歡迎各界踴躍投稿、討論齊進步。
如蒙賜稿,請寄:DrPtPlatform@gmail.com
文章字數1500-2000,因篇幅有限,本報保留刪節權,一經採用,刊出後奉上薄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如欲以筆名發表,煩請註明筆名與真實姓名)、簡單的自我介紹、身分證字號、通訊及完整戶籍地址(包括里或村、鄰)、聯絡電話和電子信箱,以及銀行(註明分行)或郵局帳號,也可直接贈與「醫病平台」。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平台/醫病關係與神經衰弱的興衰
醫病平台/一盒被退回的鳳梨酥:怪胎與自閉症的兩種文化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體重破百直腸科名醫陪兒路跑甩肉20公斤 病患以為看錯醫師
醫病平台/「病人角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作?
醫病平台/醫院裡不可或缺的存在! 美國麻醉科醫師照顧新冠肺炎病人的內心世界
專業觀點/不讓家人陷入抉擇 一起接受諮商
我的經驗/與老伴約定「我不會比你先走」!預立醫囑,要生得健康、死得乾脆
病人把命託給你,怎能不給他電話?陳晉興沒外科醫師架子,陳文茜陳佩琪肺癌都找他
醫病平台/麻醉科醫師回首SARS的醫生與疫死
醫病平台/默默的守護者 麻醉科醫師的內心世界
醫病平台/不只是勞雇關係,「社會參與照顧」應被重視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聲帶長息肉、甲狀腺結節 雙重衝擊皮膚科名醫險得憂鬱症
醫病平台/長照、移工、治療室裡的笑顏
醫病平台/家庭看護工的悲傷情緒何處投遞:帶著隱形悲傷的阿蒂們
台灣感染醫學之父謝維銓逝世 張上淳:離世不在預期
醫病平台/Remote OSCE——疫情時代下的醫學教育再思考
專業觀點/手術中途醒來 未必麻醉不完全
我的經驗/開刀開一半我被痛醒!麻醉退了 超恐怖經驗
醫病平台/VR醫學教育的應用與開發
醫病平台/後疫情時代的虛擬實境全人醫療教學
醫病平台/生死自在——談預立醫療決定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忙開刀一天只吃一餐 名醫胃痛又染菌!友胃癌逝警惕:健康不能再拖
醫病平台/執行「病主法——預立醫療決定」的我見我思
醫病平台/由預立醫囑談如何面對「生、老、病、死」
醫病平台/消失中的「家庭醫師」及「一般內科醫師」改變了醫病關係
我的經驗/不給下一代負擔 為自己做好安養
專業觀點/過去承歡膝下 現在善用長照
醫病平台/一定要插鼻胃管嗎?高齡病人和家屬與醫師間的三方對話
醫病平台/醫師視病猶「友」,當病人離世的悵然心情浮上心頭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下)
猜你喜歡
生這些病別亂吃水果! 一張表看懂「疾病對應忌食」清單
胸悶、胸痛是心肌梗塞,還是肺炎?
好市多蘋果連三周出包!兩萬多公斤遭退運銷毀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體重破百直腸科名醫陪兒路跑甩肉20公斤 病患以為看錯醫師
黃元德的養生秘訣/早餐黑咖啡 每日三蔬果
羅瑩雪乳癌病逝享壽70歲 檢察界震驚:4月太令人悲傷
中年的你如何面對父母離去?眼淚必須適可而止,頹喪只能暫留片刻,因為我們任重道遠…
病人把命託給你,怎能不給他電話?陳晉興沒外科醫師架子,陳文茜陳佩琪肺癌都找他
志玲姊姊無私的愛,可以由小孩到大人
台安醫院涉詐遭查 健保署:近兩年都有違規紀錄
「親人的離開真的很痛」送走爸爸弟弟妹妹,吳念真:絕對別叫憂鬱症患者快樂一點
史上首次!食藥署砸千萬搶奎寧失策 免費配送藥局銷庫存
限水抗旱用電也得注意 5個小叮嚀保你安全
茄紅素抗老又防癌!營養師建議一事更易被身體吸收
3種老人常用藥 服用不當反危險
兒少保護福利法案推手 法務部前部長羅瑩雪昨晚辭世
痠痛吃肌肉鬆弛劑有效?藥師解析5種常用藥,副作用大不同
太魯閣號愛心捐款 陳時中:已募4億多、想取消可退款
吃了就會好睡?能自行停藥嗎?藥師剖析,關於安眠藥你不知道的6件事
太魯閣號出軌/暖心醫護消…穿白袍衝入隧道 安撫嚇哭幼兒
太魯閣號出軌/台大醫院痛失資深加護病房護理師
長者出外頻走失、跌倒 醫師:11症狀應就醫檢查
健保給付制度 將出現2大變革
醫病平台/一盒被退回的鳳梨酥:怪胎與自閉症的兩種文化
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 健保有條件全額給付
熟年如何安居/裝ㄇ型扶把 助上下樓 超前部署 換購電梯房
侯佩岑苦勸去健檢!林月雲不想心理有負擔,失控罵女「你說完了沒」
太魯閣號出軌/火車坐哪才安全? 專家揭保命方法:姿勢才是重點
熟年如何安居/馬桶旁裝扶手 浴室鋪防滑墊
阿茲海默症新藥試驗成功 為何卻讓公司股票大跌?
孝子揹父母下樓就醫 辛苦熬了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