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多聽二十分鐘病人說話,找到核心病因
多方考量下,便以侵入式的「肩關節囊擴張術」處理,讓她至少能夠好好睡覺,能在關節囊物理擴張後確實伸展,讓五十肩快點好起來。
五十肩治療效果很好,但是病人開心不起來
因為是在關節囊沾黏嚴重之前就積極處理,肌肉萎縮不太明顯,她第一次治療後疼痛改善的效果很好,活動顯得更加自如,睡眠壓痛也大幅改善。按過去治療過幾千個五十肩病例,通常這樣受失眠所苦的病人,改善後都會相當愉快,終於半夜不被痛醒!五十肩肩友一定懂得,能夠好好的睡上一覺,竟是如此奢侈。
但是,這位女士並沒有很開心,一樣是一臉鬱鬱寡歡的樣子,在第二次治療時,我跟她聊起天來總算明白,這位女士的睡眠問題,不只是五十肩引起的,而是她的枕邊人。
二十幾年來,一睡著就怕被叫醒
除了最近發生的五十肩,她還有長期頭痛、耳鳴以及半身麻木的狀況,二十幾年來看過大大小小醫院以及醫師,從家醫、神經內科、復健科、耳鼻喉科……,每一科檢查都沒有問題,最後被轉至了精神科,長期服用安眠藥物穩定情緒以及幫助入眠,往往是有一個症狀就去找對應的醫師,像是手麻就會去看骨科、復健科、神經內科,幾乎北部各大醫院的各大醫師,都有留下她看診的紀錄,但症狀每況愈下。
在閒話家常後我才知道,原來,她的枕邊人每天都會問已經睡著的她:「妳睡著了嗎?」
她的另一半是位電器行老闆,有時工作到半夜,回到家時,她因為隔天要早起照顧小孩,已經先睡了,或許是一整天沒看到老婆,先生便會輕輕的喚她,想跟她說說話,當她被聲音叫醒時,她的先生又會說:「妳睡著了喔,沒有什麼事啦!」但當她企圖睡回去,又被她的先生倒頭就睡的雷聲隆隆打呼聲干擾,再也睡不著了。
慢慢的,她的左側出現麻木感,正是靠近她先生的那一側。
睡不好,脾氣不好、身體不好、家庭氣氛不好
長期睡眠被干擾,年輕時還勉強能夠承受,但隨著年齡漸長,開始影響身體狀況,像是常常記不住東西、疼痛、耳鳴、眩暈,總是想發脾氣,有時一點小事就讓她怒火攻心,家庭氣氛變得很糟糕,小孩不太喜歡回家,家人總歸納認為她是更年期的症狀,覺得讓讓就好。
此時,先生或許是因為看到老婆生氣,反而更想跟她說說話,因為被罵過半夜吵人的事,變得不敢叫醒她,改成在睡前看著老婆的睡臉,演變成她在半夢半醒之間感覺怪怪的,睜眼發現先生正盯著她看,常嚇得尖叫出聲。
原本是被叫醒後難以入睡,後來變成想到要睡覺就倍感壓力:「會不會被叫醒?」 「等下會不會又盯著我看?」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等到先生都回家就寢了,她還無法入睡,只好自己一個人到客廳看一整夜的電視,整晚沒睡。
「肩膀很貴!」找到好理由,分房睡治百病
聽完肩友的分享,我與護理師們都大呼不可思議!她有點無奈的說,女兒前幾年出社會離家了,她就一直很想去睡女兒的房間,可以把門上鎖增加安全感,但是她先生怎麼都不肯,認為夫妻就是要雙人枕頭、一張床、一條被!堅持不肯分房,若是她硬到女兒房間,先生便會在門口一直敲門、或是乾脆擠上單人床,直到她回去主臥為止。
「睡不好,身體怎麼可能會好!」
她聽到我們的回應,聲音突然哽咽了,眼淚頓時掉了下來,她跟先生這麼多年都溝不通的事,我們一下就懂了。身為醫療人員,自然知道睡眠是身體清理、抗發炎的時機,睡不好輕則肩頸酸痛,重則腦萎縮、免疫力下降、身體老化等問題,都白紙黑字寫在醫學論文上。
「我們來講!」護理師突然拍著自己的大腿,「妳請先生來,我們來跟他說,五十肩治療需要睡眠代謝發炎物質,不然這自費療程就白花了!」後來,她真的在下一次治療時,請先生一起前來,我們整個團隊從醫師到護理師,輪番向很愛老婆又賺辛苦錢的先生解釋睡眠的重要性,原本他先生也百般不情願,但總算願意接受「分房睡」是治療的一部份。
好好睡一覺,精氣神一次補足!
她再來返診時,整個人的樣子都不一樣了,看起來豐潤了些,顯得非常輕鬆,她的先生也陪同她前來,兩人互動很輕鬆,不若之前她連正眼都不想看他的氣氛,畢竟是有愛的一對,只是相處上略為調整罷了。
「我也不用怕老婆生氣了!」
先生笑咪咪的跟大家分享,自從跟老婆分房睡以後,他擔心的夫妻異心根本沒出現,反倒是隔天起床老婆看他的眼神大不相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老婆身體越來越好,心情與語氣上也恢復年輕時的溫柔,「原來她真的是沒睡好啊!」先生轉頭看了老婆一眼,老婆一臉「我早就告訴你了」的表情,逗得大家都笑了。
還好、還好,看診時有時間聽病人說話,不過多聽了二十分鐘,就能找到真正的病源。原來「對症下藥」的「藥」,不是只能用色彩鮮豔的各式藥丸,更是傾聽後,找到方法,幫助病人與家屬,梳理糾結在心中難解一團毛球。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
歡迎各界踴躍投稿、討論齊進步。
如蒙賜稿,請寄:DrPtPlatform@gmail.com
文章字數1500-2000,因篇幅有限,本報保留刪節權,一經採用,刊出後奉上薄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如欲以筆名發表,煩請註明筆名與真實姓名)、簡單的自我介紹、身分證字號、通訊及完整戶籍地址(包括里或村、鄰)、聯絡電話和電子信箱,以及銀行(註明分行)或郵局帳號,也可直接贈與「醫病平台」。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平台/ 醫生的態度決定病人的心安不安
醫病平台/讓我刻骨銘心的病人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醫病平台/人生如戲,戲夢醫生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醫病平台/早安,熱血醫師!
醫病平台/ 大型危機時癲癇病人的照護
醫病平台/ 共體時艱,期待明天
醫病平台/ 疫情下的醫病關係與溝通
醫病平台/新型菸品的危害——如何察覺孩子使用電子煙?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看診、手術、演講…忙到文明病上身 改變3個生活習慣釋放身心靈壓力
醫病平台/新世代的菸草戰爭——誤信加熱菸安全,「升高健康風險,更難抗拒菸癮」
醫病平台/吸菸與健康危害
醫病平台/ 說服不想開刀的病人——病人自主與醫師責任
醫病平台/ 給予醫療建議與尊重病人自主之拿捏
醫病平台/ 如何在臨床實習重溫醫學人文教育
醫病平台/放射線對頭頸癌病人吞嚥的影響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一張畢業照開啟減重人生 瘦到父母差點認不出
醫病平台/鼻咽癌化療衛教
醫病平台/胃造口與我
醫病平台/發現新生命是病人和醫生共同的生命故事
醫病平台/教我人生的病人
醫病平台/讓我投入自閉症無法自拔的一群人
醫病平台/催生一座「有溫度的臺灣腦庫」:病友協會的呼聲與期盼
我的經驗/撲克臉、小碎步…38歲護理師罹巴金森病,漸進式用藥延緩退化
中醫師的愛在偏鄉迴盪 巡迴醫療20年服務兩百多萬人次
醫病平台/臺灣腦庫的挑戰與未來
醫病平台/臺灣腦庫:現況與展望
從病歷彼端 走進他的生命旅程
醫病平台/當您失去老伴之後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獨/張宇驚爆太太蕭十一郎「呼吸困難」緊急送醫!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陳文茜吐露活太累一度想解脫 嘆:不疼痛的日子都是恩典
拒絕搭上Covid-19列車 醫建議此種常備藥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韓國知名品牌泡麵農藥超標 1400公斤邊境攔截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醫院專責病房照服員津貼 衛福部拍板每人每班5千元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從清零到共存 心情洗三溫暖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張宇老婆蕭十一郎「鬼門關前走了一遭」!藥物過敏6大前兆,健保卡務必註記
護病比改1:7 兒童病房加津貼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老老照顧…70歲顧80歲 有愛扛不住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