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正常值應大於15萬單位,當血小板不明原因低下,可能導致止血功能變差,使皮膚出現出血點、瘀血或瘀青,也就是所謂的「紫斑症」。
研究認為,紫斑症多與自體免疫系統有關,一旦身體產生的抗體不是對抗外來敵人,而是轉向對抗自己,就可能導致血小板降低。另有部分病人是基因遺傳,血小板母細胞不足所造成。
紫斑症分有急、慢性,約八成是慢性患者。該病好發於二大類族群,分別為孩童及年輕女性,孩童可能因病毒感染,引發抗體對抗血小板,導致急性紫斑症。年輕女性則可能持續血小板低下超過半年以上,是為慢性紫斑症。
紫斑症的症狀有輕有重,雖然血小板數值較低,但若維持於3萬到5萬單位,比較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只要避開劇烈撞擊性的活動或運動即可,不必開刀或治療,追蹤就好。不過若要拔牙或開刀,必須事先提醒醫師。
若血小板數值降到3萬單位以下,則須接受治療。治療包括免疫抑制劑及類固醇等。倘若血小板嚴重掉剩不到1萬單位,因有自發性出血可能,可考慮接受脾臟切除術,術後恢復率約一半以上。
造成血小板低下原因很多,包括再生不良性貧血、骨髓造血功能不良或血癌等,建議只要出現輕微症狀,例如皮膚很多出血點、牙齦出血、皮膚瘀青或女性經血量不正常變多,都應找專科醫師接受鑑別診斷,排除其他疾病因素。
(諮詢╱台北榮總血液科主任高志平、台北榮總輸血醫學科主任邱宗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