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余曉梅/南投市】
暑假到了,朋友想讓一雙兒女學游泳,不會游泳的她說:「學會游泳,就可自救救人。」我慎重告訴她:「會游泳並不等同就可自救救人。」
許多溺水者都會游泳,因救溺反遭不幸者,更不乏善泳者。救溺者得經過嚴謹水上救生訓練,在深潭、大海、激流救溺,更必須配備特殊救生器材,不是只會游泳或見義勇為,就能救人。
幼年家住後龍溪畔,附近水域有幾處深潭,每到夏天,都會有青少年戲水、游泳。深潭中不僅有漩渦,還有大石,常因洪水而移位,幾乎每年都有人溺水或跳水時,發生頭部撞上大石的不幸。
現在到溪中戲水,除注意上述情況,更要了解溪流上游氣候。因上游山區過度墾伐,沒有樹木根葉與植被調節雨水,使下游溪水快速暴漲。
到泳池游泳,也要注意硬體設備,國內外都曾發生泳池水循環孔無蓋及漏電,造成傷亡不幸。有些較深的泳池,會在池中靠邊放置長條椅子,讓學泳小朋友墊腳。這些椅子常被隨處移動,實在危險。呼籲泳池要嚴加管理,家長也應告誡孩子,不要跳水,不要在泳池畔奔跑,同伴在池中嬉耍,也應適可而止。
學會游泳雖未必可自救救人,但游泳是適合各年齡層參與的好運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