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班嘉明/精神科醫師】
歲末年終,在門診裡,我習慣與病人回顧一年來的心路歷程,肯定其所做的努力,並展望新目標。「今年過得如何?」我問。「唉,甘苦!還好有醫師幫忙。」一位患有慮病症的歐吉桑感嘆起來。
原本是政黨幹部,選舉操盤悍將,一日在宣傳車上吶喊時突然心悸胸悶,趕往急診室檢查後醫師警告:「你血壓飆高,心電圖像土石流,小心中風!」他頓時一驚,身子癱軟在椅子上。
此後他辭官隱居在家,絕少出門,怕血壓波動。每日照三餐量血壓不說,數值一高便焦慮起來:「糟了,快不行了!」心慌之下血壓攀升,頭暈臉熱,越吻合他認知的「中風前兆」,最後只能央求家人帶去看急診。一年來頻繁進出醫院,重複抽血照片子跑心電圖,檢驗單上頭總端坐正常兩字,像一張張訕笑的臉。
一般人不愛看病,嫌醫師衛教囉唆,他不同,來診間必定攜帶筆記本,不僅密密麻麻記錄心跳血壓,也振筆寫下我的叮嚀,像個認真的小學生。「明年有什麼計畫?」我問。「我最近學會打電腦了,明年開始改用EXCEL記錄血壓,才不會遺漏資料!」他得意地說。我不禁蹙眉搖頭。
有的醫師擔心病人漠視醫囑,習慣「恐嚇」病人,殊不知慮病患者可能因此「嚇破膽」,訂出嚴苛的健康計畫,影響日常生活。我開始「反衛教」,拆解歐吉桑的新計畫。
【2009/12/22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