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內科醫師楊思標,他的人生如一部台灣百年醫學史。令人敬佩的是,高齡百歲的他,至今仍每周搭火車到花蓮慈濟醫院指導、教學;他還決定將自己畢生積蓄6000萬捐贈給醫院。
花蓮慈濟醫院今天在世界結核病日前夕,邀請楊思標在醫院大廳分享以愛奉獻的醫者之路。楊思標在兒子楊錫欽陪同下出席,楊錫欽也是胸腔內科醫師,父子倆都行醫濟人。
楊思標說,在醫療事業上追求真善美,要有醫德,但醫院要營運,錢也是重要的。現在年紀大,記憶力等各方面都退化,無法在醫療第一線,這次是第二度退休,也決定將自己畢生累積的積蓄約新台幣6000萬元,一半捐給慈濟醫院、一半捐給台大醫院。
楊錫欽表示,父親致力將他的醫術、醫德傳承,桃李滿天下,許多名醫都是他的學生。他在胸腔X光判讀領域可說是第一把交椅,在國際上赫赫有名。藉由父親口述出版「百歲醫師以愛奉獻」一書,從中可以看到他家庭生活、人生看法、價值觀等,對研究台灣醫療史或對醫學人文有興趣者都值得一看。
楊思標可說是台灣胸腔內科的祖師爺,曾任台大醫院及醫學院院長的楊思標,有太多在臺灣醫療史上創立的「第一」。他是台灣光復後,第一代下鄉田野調查的醫師。1952年,只因3位前來求診的肺病患者皆來自基隆,讓楊思標遠赴金瓜石礦區展開調查,追蹤出台灣最早因工作環境所導致的疾病─肺塵病,更對工安環境與疾病提出重大提醒。
1957年,他檢查出台灣第一例肺癌病患;1971年,他籌辦並主持臺灣首次國際醫學會議;1979年,他擔任台大醫院院長期間,台大成功完成亞洲第一例、全球第三例的「三肢坐骨連體嬰─忠仁忠義分割手術」。
此外,他出生自台灣肺結核病橫行的1920年代,長達3/4個世紀,他為台灣結核病的診治、抗疫與研究,做出卓越貢獻。自1978年起,他協助花蓮慈濟醫院至今,育才無數,為偏鄉醫療奉獻心力的仁心仁術可為典範。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