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腸炎是否很難診斷?通常會透過電腦斷層影像,協助判斷是否為盲腸炎,但有些人天生盲腸就比較「腫」,影像無法判讀是否為盲腸發炎,光靠影像無法百分之百確診,一定得進行臨床診斷。
臨床上,盲腸炎有幾個典型症狀,包括肚子悶痛幾小時後,疼痛感轉移至右下腹,如果疼痛感沒有轉移至右下腹,可能需多觀察一段時間,或排除盲腸炎。
此外,盲腸炎患者還會食欲不振,幾乎不會有人在腹痛甚至盲腸炎時,還有很好的食欲。抽血檢查也能觀察到白血球增加、發炎指數升高,但極少數病人在出現發炎疼痛症狀時,抽血檢驗發炎指數正常,也需仔細觀察其他症狀。
由於盲腸炎的痛感會轉移至右下腹,醫師也會進行觸診,也就是在肚臍外側三分之二處的右下腹按壓,若按壓疼痛,加上其他臨床症狀都符合,以及電腦斷層影像顯示盲腸腫大,才能判定。
不過,在診斷上若需影像資料,幾乎是以電腦斷層為主,很少聽說會用到MRI。
盲腸炎的症狀都是急性,病程發展通常只有短短數小時,治療方面,除了傳統手術,採腹腔鏡微創手術割除病灶,術後八小時即可喝水,隔日就能吃東西,大約術後兩天即能出院。
盲腸炎的發生率隨著年齡下降,八成患者都在30歲以下,觀察發現,造成盲腸炎的主因可能跟飲食、排便習慣都有關係,觀察患者割下來的盲腸,幾乎都是因為糞便堵塞造成細菌感染而導致發炎,因此建議民眾平時要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也要多喝水、清淡飲食。
(諮詢╱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家偉 整理╱記者劉嘉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