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你身邊有朋友幾乎不使用社群媒體發文嗎?這樣的人有「8大特徵」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別只說我頭好痛 看病前想好跟醫生講什麼?

台安醫院顧客服務中心謝彩玉認為,看病前作好「就醫筆記」,就能在短短看病時間有更充分的溝通,減少醫療糾紛,也保障自己的權益。 記者楊孟立/攝影
台安醫院顧客服務中心謝彩玉認為,看病前作好「就醫筆記」,就能在短短看病時間有更充分的溝通,減少醫療糾紛,也保障自己的權益。 記者楊孟立/攝影

候診太久?等了2個小時但看診5分鐘不到就被趕出來?醫師開的藥跟前一個醫師怎麼不同?治療沒效?

台灣的醫療糾紛時有所聞,光是台北市,103年的醫療糾紛申訴案就有487件。在醫療陣線服務逾40年的台安醫院顧客服務中心謝彩玉認為,看病前作好「就醫筆記」,就能在短短看病時間有更充分的溝通,減少醫療糾紛,也保障自己的權益。

謝彩玉說,醫療品質的關鍵之一是良好的醫病溝通,但門診患者常常很多,有時患者能見到醫師的時間可能只有5分鐘,為了爭取短時間內有充分的溝通,建議可在就醫前作好「就醫筆記」,以頭痛為例,別只告訴醫師「我頭很痛」,可在就醫前羅列頭痛發生頻率(何時開始痛?每天痛幾次、痛多久?)、頭痛程度(每次疼痛程度都一樣嗎?會不會忽大忽小?最痛的位置在哪裡?會否影響日常表現?)、疼痛感描述(偏頭痛或脹痛)、伴隨症狀(是否會噁心、怕光、失去平衡?)、家族史(家裡親人是否有類似狀況?)、藥物史(之前或目前是否有服用藥物?)、其他重要事項(最近有無視力或體重上明顯的變化?是否曾有頭部外傷或其它疾病?頭痛是否與某些活動、食物或環境有所關係?近期生活是否有大變動?)等,幫助醫師在短時間清楚掌握病況。

若有進行醫學檢查,在聆聽醫師說明檢查報告結果前,可以試想,若醫師簡單說「檢查結果沒有問題」時,自己還能追問什麼問題來更了解病情。舉例來說,可追問為何有必要做這項檢查?未來還需要追蹤確認嗎?檢查結果沒問題、那病痛的原因為何、需不需要轉作其他檢查?如此就能更了解該如何處理自己的不適。

謝彩玉說,患者因為病痛纏身且焦急無助,有些患者會先入為主認為自己患有什麼病、該如何被治療,期許醫師加以配合,甚至有患者期待醫師像神一般、能解決所有病痛,當醫師意見跟自己不合或者治療效果不如預期,衝突就會產生。例如曾有醫師建議患者先照胃鏡再拿胃藥,患者想省略照胃鏡程序、直接拿藥,因此和醫師起爭執;也曾有醫師為兒童開1周的感冒藥,但患者吃到第3天沒好,又自行到外面診所看,看完過一天就好了,然後拿著舊藥到醫院退藥並投訴醫療效果不佳。

醫療糾紛也可能出自於步調緊張忙碌的醫院端。曾有位胸腔內科患者候診過久而申訴,強調「不是不願意等,但至少要告訴我要等多久,如果知道要等一個小時,我可以先出去逛逛!」謝彩玉了解後發現因為遲到的人太多,每位遲到患者都要多等3位,因此加總時間長,但護理人員因太忙碌,未向患者明確表示還要等幾號,才導致衝突發生。

謝彩玉說,任何場域都可能有發生爭端的時候,醫護與病人之間須相互體諒、盡力充分溝通,才能有良好的醫病關係與醫療品質。

謝彩玉特別提到,不同語言也可能是醫病溝通上的阻礙,若有台語、客語、日本語、英語、東南亞語系需求的民眾,可透過各醫院的志工服務台詢問,尋求擅長特定語言志工或同仁協助就醫溝通。

醫病溝通 醫病關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