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尤白嘉莉醫師隨著丈夫到台中東勢傳教,3年後開設診所,1991年將診所改制成老人養護中心,2004年退休回挪威居住。對台灣的醫療奉獻長達25年,儘管她現在已退休,對台灣偏鄉的照顧仍福蔭至今,照顧事業更由女兒尤寶珍一脈相承,對台灣的醫療奉獻無庸置疑。
立志當宣教士 也要當醫師
1937年11月13日,尤白嘉莉出生於北歐挪威的哈爾登家,父親白艾力則是當地阿薩克教區的牧師,是當地傳奇的盲眼牧師,母親也同樣獻身教會工作。成長過程深受宗教影響,把信仰擺在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位置。
由於感受到疾病帶給家人與父親諸多不便與痛苦,因此她自小便立誓要成為宣教士,也要當醫師。
20歲那年,尤白嘉莉一次就順利地考取奧斯陸的醫學大學,當時全國只錄取100人,無疑相當困難。尤白嘉莉為了全心全意地投入傳教事業,原本打算終身不嫁,並準備到非洲當傳教士,沒想到卻在學校的社團認識了未來的丈夫尤約翰。
尤約翰也是個宣教士,當時挪威的教會規定,讓她一度被迫放棄自己的醫學專業,當專職的宣教士妻子。幸虧夫妻倆達成了共識,讓白尤嘉莉可以在結婚後繼續行醫志向,最後隨著丈夫來台灣宣教。
與夫派駐東勢 傳教兼行醫
1966年,尤白嘉莉醫師與丈夫尤約翰被派駐到東勢傳教,這裡是尤約翰的父親尤漢森傳教的地方,他在此傳教十多年,準備退休,尤約翰1968年接替父親的職務,隔年在當地協助尤白嘉莉成立診所,變成宣教加上醫療事業。
尤白嘉莉被差派到台灣宣教時,曾經很清楚的向教會提出聲明:她希望被看作是獨立的宣教士,而不僅是宣教士的妻子,期望教會認可她在事奉崗位的獨立性。最後教會承認了她的資格,卻沒有給予相對支薪,對她相當不尊重,但這並未打擊她行醫的熱誠。
診所聲名遠播 民遠道求醫
開設診所之初,挪威醫科文憑必須政府認可才能執業,經過半年多努力,終於拿到認可,這可能是僅憑挪威醫科文憑,就被台灣批准行醫的第一位挪威人。除了醫師文憑外,還需要向地方政府申請行醫許可證,經過反覆交涉,透過當時挪威衛生部長簽署的保證書,尤白嘉莉終於拿到在台灣的行醫許可證。
這間在東勢開幕的診所取名「信義診所」,每天都有靈修會,以凸顯這是宣教的醫療事業。診所建在教堂的隔壁,對所有病人一視同仁,不因患者的信仰和宗教背景而有差別待遇,診所是教會對當地社區關懷的一部分。後來,名聲傳遍中台灣,人們遠道趕來尋求醫治,有的家庭甚至為了就醫方便,乾脆舉家搬到東勢。
鄉鎮巡迴醫療 及早幫病人
民國60年代中期,東勢醫療資源相對匱乏,醫院、診所不多。尤白嘉莉開辦的診所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除了一般門診,診所也設有檢驗室、X光室、藥劑室等設備,醫師、護士、檢驗師、藥劑師、翻譯都一應具全。
就連早期在中國、馬來西亞,後來又到台灣的宣教士何美達護士,診所開辦初期,也給予很多幫助和支持。信義診所每天早上7點半開始掛號,八點開始門診,每天看診約100人,一般病人僅需自付醫療費用,低收入戶免費。
「我認為這是一項很有意義並具挑戰性的工作,當然,有些時候會讓人感到筋疲力盡。但我從沒有想過放棄。」尤白嘉莉說,診所的醫療服務並不僅限於東勢,醫師和她的同工除了每天固定問診外,還定期開著車,去周邊的鄉鎮巡迴醫療。當時診所還發揮轉診功能,若發現嚴重病例,即時把患者轉介到鄰近大醫院治療。
轉型老人安養 心留在台灣
對於辛苦的宣教士來說,在國外宣教四年、便可回國休假一年,是漫長的宣教生涯中短暫的喘息機會。但就算人回到挪威,心仍在台灣。
結束位在東勢的信義診所,主要是因為教會在1990年決定將台灣本土的教會與挪威教會獨立切割。也因為台灣的醫療體系逐漸成熟,讓尤白嘉莉不得不結束診所。正好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診所順勢轉型成為老人安養中心,直到今日。
現任老人養護中心院長張憲文說,當時診所結束時,所有人都非常不捨,白尤嘉莉更是如此,但他們也了解這是無法逆轉的趨勢,因此也協助診所轉型。
尤白嘉莉醫師在回挪威後持續行醫,直到2004年才退休,退休後仍不定期到台中東勢探視安養中心。她對於台灣的醫療貢獻無法忽視,截至今日仍持續中,這次獲得醫療奉獻獎,是對尤白嘉莉長期奉獻的最好肯定。
第26屆醫療奉獻獎
一生奉獻 醫路有你
個人醫療奉獻獎
尤白嘉莉
年齡 79歲
出生地 挪威哈爾登
學歷 奧斯陸大學醫學系
現職
已退休
經歷
基督教信義差會宣教士
基督教信義診所醫師
主要事蹟
在台中偏鄉東勢開設信義診所診治病患,後將診所改制老人養護中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