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黃富源:別為1人的怨恨 忘了99人的感謝

黃富源人緣好,護理人員都視他為爺爺,私下都稱他為「黃頭」。
黃富源人緣好,護理人員都視他為爺爺,私下都稱他為「黃頭」。
記者蘇健忠╱攝影 圖╱黃富源提供

2016醫我同行 第廿五屆醫療奉獻獎 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

黃富源(左)四十年前在馬偕兒科問診一景。<br />記者蘇健忠╱攝影   圖╱黃富源提供
黃富源(左)四十年前在馬偕兒科問診一景。
記者蘇健忠╱攝影 圖╱黃富源提供

黃富源<br />記者蘇健忠╱攝影   圖╱黃富源提供
黃富源
記者蘇健忠╱攝影 圖╱黃富源提供
「我們一家三代都是給黃大夫看的。」已當阿嬤的吳太太說,家裡三個女兒、還有孫子,他們生病找黃大夫看診,「內心就安了一半。」

生什麼病 用摸的就知道

這個病人口中的「黃大夫」,正是馬偕醫院資深小兒科醫師黃富源。行醫43年來,他拯救無數新生兒早產兒的生命,平時走在路上,總是有家長拉著孩子向他行禮,原來是昔日救過的小病人。他說,行醫最珍貴的不是金錢,而是病患的一句「謝謝。」

吳太太說,黃大夫最「神」的地方,就是用「摸」的就知道生什麼病,黃富源謙虛地說:「沒有啦!厲害的都是以前的老醫師,我向前輩學習的。」

黃富源說,過去在沒有各種先進醫療儀器的年代,必須學著只靠眼睛、雙手還有聽診器看診,而他自己研發出一套觸診ABC,先「聽」呼吸聲音、「看」舌頭狀況、「摸」孩子身體,就能下診斷。由於自己74歲,明年即將退休,他正努力將觸診絕活傳授給年輕醫師。

家貧苦讀 考上台大醫科

談到踏上行醫路,黃富源笑稱「很離奇」。原來,民國49年黃富源從雄中畢業,他為了逃避聯考,選擇保送東海大學化工系,念了一年,父親告訴他,「家裡窮,沒辦法送你出國進修,也沒辦法出資幫你設工廠」,希望他能重考醫科。果然,他不負眾望,成為家鄉高雄大樹鄉首位考上台大醫科的學生。

不過,就在他擔任台大醫院住院醫師期間,卻累到病倒,差點喪命,「人總要受到嚴重的打擊,才懂得珍惜。」黃富源說,這場病讓他認識了上帝,因信仰指引,他在民國61年來到馬偕醫院服務。

救早產兒 設基金會募款

黃富源說,民國60、70年代,小朋友寄生蟲、感染性疾病非常多,家長若沒好好照料,孩子容易出現併發症,他於是在馬偕設立全台第一間「新生兒加護病房」、「24小時新生兒檢驗室」,搶救無數急重症的新生兒。為了搶救早產兒的性命,他更首創「早產兒外接轉送制度」,一旦有高危險妊娠孕婦準備生產,馬偕兒科醫師隨時待命,爾後許多醫院也紛紛跟進。

黃富源說,以前沒有健保,早產兒需要的醫療費用動輒數十萬元,許多剛出社會的年輕爸媽走投無路,乾脆把孩子丟在醫院。民國80年,馬偕成立了「早產兒基金會」,透過募集善款來拯救早產兒,也媒合這些棄嬰給有能力的家庭撫養。

心繫病患 無懼醫療糾紛

從事兒科臨床多年,黃富源在民國89年擔任衛生署副署長,任內積極催生「全國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國家級醫學倫理委員會」,更建立以評鑑制度提升母乳哺育制度。

不過,讓黃富源深深感概的是,現在民眾對於醫師的「敬重」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醫療糾紛,他現在身上還揹著一個官司。曾有年輕醫師問他,怎麼看待日益惡化的醫病關係?他回答:「別為一個人的怨恨,忘了99人對你的感謝。」

黃富源行醫43年,對於提攜後進不遺餘力。<br />記者蘇健忠╱攝影   圖╱黃富源提供
黃富源行醫43年,對於提攜後進不遺餘力。
記者蘇健忠╱攝影 圖╱黃富源提供


黃富源 小│ 檔│ 案

黃富源利用聽診器及觸診,即可精確診斷病童的疾病。<br />記者蘇健忠╱攝影   圖╱黃富源提供
黃富源利用聽診器及觸診,即可精確診斷病童的疾病。
記者蘇健忠╱攝影 圖╱黃富源提供
年齡│74歲

出生地│高雄縣大樹鄉

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現職

●馬偕醫院小兒科榮譽醫師

經歷

●馬偕醫院小兒科主任、副院長

●兒科醫學會理事長

●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衛生署副署長

主要事蹟

●衛生署一等衛生獎章

●第二屆亞洲傑出兒科醫師獎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第四屆台灣兒童醫療終生奉獻獎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醫療奉獻獎 早產 新生兒 醫病關係 觸診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