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觀看電視影集《實習醫生》,片中的男主角腦神經外科醫生因車禍重創而身亡. 整集演出的是其身亡的過程而爭議點在於是否應該先做電腦斷層。我不知影片是否誇大,敘事是否合理,但卻勾起我對多年前母親一段就醫過程的回憶。
民國75年,母親63歲時開始抱怨腰酸背痛,起身落座很吃力,於是每星期去醫院兩三次做復建,也看中醫按摩推拿。數月之後卻每況愈下,母親開始抱怨兩腿發麻,雙脚落地時有如觸電般針刺的感覺。等我接她來臺北時,發現她走路時兩脚似乎不受控制會打叉,隨時要跌倒的樣子。
我家周遭有蠻多家醫院,我們的選擇是以掛號不難可以盡速看診為原則,所以先去了空總。骨科醫生聽母親敘述之後就説:「人上了年紀難免腰酸背痛,我開點藥給你吃就可以了。」母親一聽,也許是已看過多家醫院,失望到極點,也許是疼痛難耐,終於忍不住發怒說道:「醫生,你坐在椅子上,不必站起來看看我,不必檢查我就可以開藥,這種醫生我也會當啊。」説完轉身出了診間,我很尷尬頻頻向醫生道歉。
回家之後,我想既然每個醫生都認為母親沒什麼大病,她卻抱怨全身都不舒服,乾脆去做全身健康檢查好了。於是選了離家不遠,一家安靜舒適的基督教醫院,住院2天仔細做全身檢查。一星期後報告出來,醫生向我們說明:「你母親沒有什麼問題,衹是有心臟病,簡單的說,你母親的心臟有個破洞,定期吃藥就可以了。」我們一聽啼笑皆非,母親本就是先天性中膈缺損長期服藥的心臟病患,哪還需要花大把銀子檢查出這個結果。於是我們終於決定辛苦點跑一趟榮總。在榮總骨科,醫生看看母親看看病歷之後,冷冷地的說道:「你應該是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就算可以開刀,你心臟這麼差,誰敢給你開刀啊!去挂心臟科,等心臟好了再來找我。」這可能是我遇過口氣最差的醫生了。
當晚全家坐困愁城,母親哭著説道:「我的心臟病就是不會好啊,那我不就是等著癱瘓,拖累你們一輩子嗎!」看母親哭得這樣,我忽然想起一位醫生朋友,於是打電話給他請教。他聽我說完之後説道:「這個應該要看腦神經內科或腦神經外科哦。這樣吧,你們來我們長庚醫院看看腦神經外科的張承能醫師吧。」
進入張醫師的診間,立刻感覺氣氛大不相同。他看見母親,笑眯眯的站起來扶著母親,一臉疼惜的聽母親訴説。測試母親的臂力和雙腿的感覺,之後就說明天立刻住院!回家之後,母親想到要住院忐忑不安心裏很害怕,卻也說:「看過這麽多醫生,這是第一個碰觸我仔細檢查我的醫生,這回應該不會錯了吧。」
母親經斷層掃描確定是第四頸椎長了個腫瘤,壓迫到下行神經,才造成整個下半身的症狀。醫院立即安排了手術切除。我們大吃一驚, 不是說心臟很差不能手術嗎?我們提出質疑之後,心臟科醫師來了,麻醉科醫師來了,都認為可以手術沒有問題。母親入院時是拄著拐杖,兩個大男人架著進去的,出院時是甩掉拐杖自己走出來的。前後不到兩星期,差別之大,令人驚喜不已。我不但感謝張醫師,也衷心感謝長庚醫院的一切一切。
母親後來終不敵心臟病魔以85高齡辭世。在頸椎手術之後的20年裏,母親幾無間斷過運動,她是太極高手,還舞得兩把太極劍呢。母親過世後,我非常想念她,每每思念母親,必也思及張醫師。我常感嘆,一個人20年的歲月和生活品質竟是由一位醫生所賜予的。在於其醫術精湛呢,或是在於其多了一點關心呢?或許對醫生而言衹是盡其職責,但對病人而言,卻是恩同再造啊!
4年前,舍弟經常感覺頸部不適,總說是落枕,經常去復健。當我聽他提到手麻,二話不説,立刻强迫他去看張承能醫師。我可不希望他像母親當年一樣地兜圈子延誤病情。時光荏苒,張醫師已經是主任級教授級了. 舍弟的頸椎置換了兩個人工椎間盤,手術後3天就安然出院了.欣慰之餘,我忽然有一個領悟,原來張醫師是上蒼賜給我家最好的禮物之一呀! 是的, 最最貼切的一句話:「謝謝醫路上有你!」
以此文懷念我的母親 也深深表達對張醫師的感謝和祝福。
●更多感人故事及活動內容請上網蒐尋「謝謝,醫路上有你」。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