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別讓皮蛇纏身才後悔 你預防帶狀疱疹了嗎?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 俞佑。<br />圖/曾俊林 提供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 俞佑。
圖/曾俊林 提供

同心海華診所家庭醫學科醫師 沈芝辰。<br />圖/曾俊林 提供
同心海華診所家庭醫學科醫師 沈芝辰。
圖/曾俊林 提供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其急性期帶來的神經痛如同火燒般劇烈¹,讓曾罹病的患者餘悸猶存。許多人以為帶狀疱疹只會發生在長輩身上,事實上,帶狀疱疹的發生也與人體的免疫力有很大的關係¹,因此,五大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包含了(1)年長者¹、(2)免疫不全者²、(3)曾感染過帶狀疱疹² ³、(4)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⁴ ⁵、(5)慢性疾病⁶。

<br />圖/曾俊林 提供

圖/曾俊林 提供

每三人有一人身藏「皮蛇」炸彈⁷ 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患者與服用全身性類固醇罹病風險可能攀升⁸

「在台灣人的一生當中,每三人就有一人具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⁷!」,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俞佑主任強調:「帶狀疱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根據美國研究,約有99.5%的老年人體內有此病毒¹,因此國人都應該要積極預防帶狀疱疹!」

國人對於帶狀疱疹發生的原因普遍存有迷思,或是誤以為帶狀疱疹會傳染。俞佑澄清,會傳染的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當我們第一次感染且發病時,就會發生我們兒時常見的水痘⁹。只是水痘康復了以後,病毒可能會潛伏於神經節中、並不會消失,等到免疫力下降後可能會再活化,進而引起帶狀疱疹¹⁰ ¹¹。也就是說,免疫力較差的族群,也有較高的風險發生帶狀疱疹¹。

提及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或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全身性類固醇。俞佑舉一項成年人的世代追蹤研究結果為例,若使用全身性類固醇的劑量超過1000毫克,帶狀疱疹的風險可能會增加80%,整體而言,相較於沒有使用服藥的民眾,風險高出59%⁸。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也指出,在使用全身性類固醇的第一個月,風險更可能會增加約5倍⁸!因此,在臨床上,我們也會提醒患者有預防帶狀疱疹的必要。

黃金72小時治療期難掌握¹ 生活習慣、施打疫苗多管齊下「趕蛇」更有效

「當我們提醒民眾要透過生活習慣、施打疫苗等方式,積極避免帶狀疱疹纏身時,不少患者會回饋,反正發病以後再來治療就好」,同心海華診所家庭醫學科沈芝辰醫師強調:「帶狀疱疹的黃金治療期僅有72小時,患者需要在時間內服用抗病毒藥物,才有機會降低病毒量、減緩疼痛¹ ¹² ¹³。根據我的臨床經驗而言,患者普遍容易錯失黃金治療期,只能靠止痛藥物盡可能的減少痛感¹³,但成效仍有待加強。」

沈芝辰提醒,帶狀疱疹發生後,患者可不只要面對急性期如酷刑般的疼痛,還可能會發生嚴重而長期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¹ ¹⁴,約讓多達30%的帶狀疱疹患者承受如刀割或針刺般的疼痛持續數周或數月¹ ¹⁵。」

有鑑於帶狀疱疹難以在發病初期就治療,沈芝辰鼓勵,民眾要提早做好預防準備。除了在生活中,盡可能的減少工作與工作壓力,維持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外¹⁶ ¹⁷,也建議帶著家人一起到診所或是醫院與醫師討論,是否有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的必要性。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同心海華診所家庭醫學科醫師 沈芝辰(左),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 俞佑(右)。<br />圖/曾俊林 提供
同心海華診所家庭醫學科醫師 沈芝辰(左),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 俞佑(右)。
圖/曾俊林 提供

NP-TW-HZU-PRSR-240022 | Date of preparation: Sep 2024 |
This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Taiwan residents only.|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
1. Harpaz R;MMWR;2008;57;1-30、2. CDC;2020;1-1;Clinical Overview of Herpes Zoster (Shingles)、3. Kim YJ; 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2019;34;1-10、4. Schmidt SAJ;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21;185;130-138、5. Chung WS;Medicine;2016;95;1-6、6. Joesoef RM; Mayo Clinic proceedings;2012;87;961-7、7. Taiwan CDC;2009;1-45;台灣水痘與帶狀疱疹之流行病學特徵、住院率、併發症與疫苗接種效益評估、8. Qian J et al. Mayo Clin Proc 2021;96:2843-53、9. Zerboni L, et al. Nat Rev Microbiol. 2014;12(3):197-210.、10. Letter H. In: Stedman’s Medical Dictionary for the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Nursing. 7th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 2011:1-3.、11. Tanuseputro P, et al. Vaccine. 2011;29(47):8580-8584.、12. Dworkin RH, Johnson RW, Breuer J, et al. J Infect Dis. 2007;44(suppl 1):S1–S26.、13. Saguil A;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17;96;656-663、14. Xue Q; Clinical, Cosmetic and Investigational Dermatology;2023;16;2869–2878、15. Kawai K, et al. BMJ Open. 2014 Jun;4(6):e004833.、16. Matthews S; 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2019;6;ofz007、17. Lukas K; Zeitschrift für Gesundheitswissenschaften;2012;20;441-451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