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PGY住院醫師時,AI人工智慧也能派上用場,結合元宇宙、延展實境(XR),年輕醫師在診治「心肺安妮」時,可清楚心肺功能復甦狀況,以及精準預測心臟或心律重症的死亡風險。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表示,數位醫療為國家基本功,除了培訓醫師及確保醫療安全性、有效性外,還可落實居家及遠距醫療,政府應儘速排除相關障礙,積極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
在醫療數位轉型上,臺中榮總動作之快,已成醫界領頭羊。陳適安於2021年1月16日就任院長後,成立智慧醫療委員會,收集業管院內AI計畫,每月開會並主持智慧醫療委員會「組長會議」,邀集相關同仁,在晨會討論工作進度,以及面臨哪些困境。
兩年前,中榮為全國首將5G應用於遠距手術指導及現場無時差手術展示將5G技術導入偏鄉醫療,透過動態影像傳輸,讓住在山上、離島等患者與醫師視訊溝通。並採購多台移動式超音波儀器,醫療團隊帶著現代化醫療儀器下鄉,到府診治,讓在宅住院不再是夢想。
AI人數位轉型落實臨床領域 縮短撰寫病歷及報告時間
三年多來,中榮致力推動數位轉型,成果斐然,研發不少技術,累積經驗,且不吝與其他醫學中心分享成果,與不少醫院齊心投入居家醫療。該院數位轉型擴及「醫師、病患、手術、教研、行政」等五大區域,整合兩百多個系統,資訊工程相當浩大。
陳適安指出,AI人工智慧、數位轉型,落實在臨床領域,首先能縮短撰寫病歷及報告時間,提高行政效率、醫療安全性。此外,中榮與鴻海集團鴻準科技合作研發「生理監測救護車」,希望在就醫途中,醫院照護應變中心就能收到血氧、血壓、心電圖等生理資料,做出精準診治,擬定治療策略。
「在推動過程所遇到障礙,比想像中還困難。」陳適安表示,首先大部分醫療院所不太願意投資於數位轉型,因為這塊領域仍看不到商機,被認為是不賺錢的。再者,在不少醫療院所服務的部分資深醫師在門診時,仍習慣由總醫師撰寫病歷,因對電腦科技陌生,相對抗拒數位轉型。
法規限制、軟體設施不足 偏鄉數位醫療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陳適安說,數位醫療為國家基本功,但受限於繁雜及更新緩慢的醫療法規,加上軟體設施仍有待精進,距離完美,還是有一大段路要走,以救護車為例,明明在偏鄉醫療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目前仍無法克服5G傳輸先天障礙,以致救護人員較難與醫院急診做緊密聯繫。
陳適安指出,如果在送醫途中,雙方密切溝通,救護員提供完整資訊,讓醫療端掌握患者狀況,如此一來,患者到院前,醫療團隊即已做好術前評估,救護車一抵達醫院,就可直接送至開刀房或導管室,大幅縮短搶救時間。
行政院國科會公告「公務機關生成式AI參考指引」草案,禁止應用生成式AI撰寫機密文書,公務員不得向AI提供公務機密,各機關若使用生成式AI執行業務,應揭露此一資訊。對此,陳適安表示,該草案是否適用於醫界,目前各界看法不一,建議謹慎討論,以免拖延醫療數位轉型的腳步。
陳適安強調,AI人工智慧、醫療技術均為台灣強項,如果電腦、大數據等科技數位產業能與醫療產業緊密結合,將能打造出我國另一座護國神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