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這「癌」六成發生在腸胃道 醫建議︰健檢可預防!

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立凡(左)、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佳宏(右)。圖/林立凡醫師、 陳佳宏醫師提供
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立凡(左)、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佳宏(右)。圖/林立凡醫師、 陳佳宏醫師提供

根據衛福部民國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高居死亡之首。廣為熟知大部分的惡性腫瘤長在器官上,當癌細胞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開始轉移至其他器官。但有一種惡性腫瘤,它的症狀不明顯,且有可能分布在身體各處,也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那就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像是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生前就與這癌搏鬥8年、台灣資深演員馬如龍雖外傳是因肺腺癌病逝,但其實他也是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這癌症不易診斷,因此身體有異狀一定要盡早至醫院檢查。

症狀與常見疾病相似,不易察覺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佳宏說,「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細胞病變所造成的腫瘤,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與一般癌症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可能會有一些內分泌症狀,例如︰胰島素分泌過多造成低血糖、胃泌素造成胃酸分泌過多,胃部產生反覆性的潰瘍等。

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立凡指出,由於內分泌症狀不明顯,加上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非專一性和許多常見疾病很相似,如︰臉潮紅、高血壓、氣喘、拉肚子等症狀,較難聯想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導致患者常流連多科,才找出病因。要找到神經內分泌腫瘤並不容易,需進行抽血驗尿、影像檢查、病理組織切片,以及特定的檢查,如正子斷層掃描,才能確診,因此找到專業的醫療團隊診斷就非常重要。

症狀可能分布身體各處 腸胃道症狀要注意

陳佳宏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經驗,神經內分泌腫瘤全身都有可能會發生,肺部約20%,腸胃道則約占60%。根據衛福部公布108年國人癌症發生登記統計來看,在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統稱大腸癌)的分類中,經病理切片分析約92%是由腺瘤所導致的癌症,其次就是神經內分泌瘤約0.04%。

治療選擇多元 依據病況正確治療有助提升治療成效

神經內分泌腫瘤早期發現可藉由手術切除及後續定期追蹤來治療。若發現時已是晚期或有肝臟轉移等狀況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病理型態進行不同治療,如︰體抑素、標靶治療等。林立凡醫師補充,當手術無法切除或化療效果成效不佳時,可考慮採用 PRRT 療法(肽受體-放射性核種治療)。PRRT是一種精準導向的放射性藥物治療,利用靶向放射性藥物來準確破壞神經內分泌腫瘤,並且不會造成身體其他器官受到太大影響。

治療過程中患者必須在有輻射管制的病房內經過一段時間的隔離,確認身體的輻射劑量低於安全許可值才可以出院。三軍總醫院近期收治一位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合併多處轉移的案例,與醫療團隊討論後採取 PRRT 療法,治療後嚴重低血糖問題獲得良好的改善,順利出院返家。

健康生活遠離癌症 定期健檢可救命

規律生活、健康均衡的飲食、保持運動習慣都是遠離癌症的威脅。根據2014年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工作小組登錄資料顯示,高達5成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是在健康檢查時進行內視鏡檢查確診罹患此病。陳佳宏醫師及林立凡醫師共同呼籲,民眾可透過腸胃鏡檢查,及早發現提早治療,若有癌症家族史的民眾更要定期健檢,千萬別耽誤了治療黃金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