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間,衛福部放寬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者透過視訊、電話問診等遠距診療。臨床醫師表示,疫情期間遠距診療發輝很大的作用,讓居隔、居檢者及時就醫,減少移動到醫院就醫與其他病人引發交叉感染機會,但遠距診療於年齡大、免疫力不佳或症狀不明顯患者,有時真的很難診斷,且還有電子病歷交換、虛擬健保卡等問題須待政府解決。
視訊病患「氣喘吁吁」 資深醫勸就醫搶回一命
衛福部雙和醫院成人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垣樟說,疫情期間透過遠距診療一名50多歲女性,她與先生雙雙確診,日前經看診後已服用3天抗病毒藥物,但症狀沒有好轉,再利用視訊經他看診。但視訊發現,女子說話上氣不接下氣,氣喘吁吁,詢問後,女子家中有血氧機,要求她自我檢測。
沒想到,女子檢測血氧值為86%,較正常值95%以上降低許多「非常不正常」。李垣樟研判,女子可能已出現「快樂缺氧」,若不就醫恐危及生命,立即要求女子叫救護車就醫,但女子卻自覺還好,遲遲不願就醫,他苦口婆心勸導約廿分鐘,女子才願意就醫,搶救一條人命。
李垣樟表示,遠距診療還是比不上實際為病人看診,如病人視訊看診主述有點喘,不同於傳統面對面近距離看診,可以由聽診等理學檢查分析病情,若經視訊診療,尤其是年齡大、免疫力不佳或症狀不明顯患者,真的很難判斷,有可能病人自我感覺良好,但病情已十分嚴重。因此遠距診療往往由經驗豐富醫師看診,但整體診療還是略顯粗糙,很難取代面對面看診。
視訊設備解析度不佳、有色差 遠距看診仍有盲點
「遠距看診是未來趨勢,可以大幅減少患者候診時間,不需要在診間外,等到天荒地老。」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嘉謨說,遠距診療有點隔空看診的味道,如面對患者診斷,可以觀察患者臉色有無黃疸等,但視訊診療受限於環境光線、手機相機解析度、色差等,可能就不容易診斷。
林嘉謨說,遠距診療常受限通訊設備、平台等限制,如遠距診療病人電子病歷、影像等醫療資訊共享,或是X光攝影等醫療影像要傳輸給病人或家屬查看所需的頻寬等,健保署或民間業者應研發相關傳輸平台,讓遠距診療更便利。
疫情期間,許多年長者遠距診療時出現數位落差。李垣樟說,社福單位應協助獨居長者的手機設定視訊診療App,並於家中備妥血氧機、耳溫槍、血壓機,以利提供醫師相關健康數據。林嘉謨指出,年長、獨居者具有數位落差,無法採用視訊診療,可利用電話問診先解決醫療需求,但如果有緊急醫療需求仍應就醫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