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透過獎勵達到病友、醫院、醫師、藥廠、健保等五贏目標● 政府應配套推廣讓民眾更瞭解生物相似性藥,以提升使用率
● 節省的醫療支出可用於給付新藥,放寬適應範圍
健保財務吃緊,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呼籲,不要只著眼調漲保費,如能透過獎勵政策,提高醫院使用生物相似性藥意願,就能達到病友、醫院、醫師、藥廠、健保等五贏目標。
藥效同生物製劑 價格便宜
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說,價格上生物相似性藥具有優勢,比相對應的生物製劑便宜,而且安全、效果相同,基於降低健保支出,確實應鼓勵醫療院所使用。
不過,醫院有其成本考量,例如換藥後的利潤或採購的折扣等,李伯璋認為,利潤要比原生物製劑還高,醫院才會有意願。從病友角度,目前健保同時給付生物製劑及生物相似性藥,病友無須自費,如果可以選擇的話,當然選擇價格昂貴的生物製劑。
健保署盼能「藥品部分負擔」
「醫療生態需改革。」李伯璋說,未來如能實施「藥品部分負擔」,比照自費醫材,健保署提供基本藥物,如想選擇其他藥物,就由民眾自行負擔。健保節省開支,能加快新藥引進,適時擴大給付。
李伯璋強調,使用者付費概念在歐美國家存在已久,民眾都斤斤計較選擇能夠負擔的醫療方式,但台灣健保幾乎包山包海,民眾當然無感。
對此,滕西華則持不同看法,她開玩笑地說,歐美各國積極推廣生物相似性藥,台灣卻推不動,原因在於「名字取得不好」,「相似」二字感覺是次級品,如果健保採取藥品部分負擔,反加此深負面印象。
滕西華:政府應積極推動
滕西華建議,政府應扮演積極角色,例如在醫院評鑑加入生物相似性藥使用比率項目,只要達比率就可加分。再者透過教育訓練,讓臨床瞭解生物相似性藥有國家保證,已通過醫療科技評估,進而產生信心,願意開立處方。
此外,也應擬定配套,除回歸利潤給醫療院所,並與病友團體溝通,讓病友知道生物相似性藥的安全性與療效,就能提升使用比率。
11種藥納健保 年省近10億
目前已有11種生物相似性藥納入健保給付,滕西華指出,依照健保署估計,如提高使用比率,一年約能省下近十億元,目前研發與生產生物相似性藥均為國際藥廠,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與對應藥品相同,但價格便宜許多,且適應症多為急重症、癌症,因此許多國家都以政策鼓勵使用。
以英國為例,採取利益共享,只要多使用生物相似性藥處方,醫院就能獲得更多回饋,而國家節省的醫療支出,就用來給付新藥,放寬適應範圍,嘉惠更多病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