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健保署今年3月起試辦腦中風「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有151家醫院、39個團隊參加,收樣1164名中風病人,在黃金治療期內提供醫療、物理、職能、語言等治療,已經結案的900位患者,86%患者有明顯進步,生活能力從嚴重依賴,進步至可以初步生活自理。
台中榮總今年5月就收治一名39歲就中風的年輕個案,這名患者參加時不僅行動不便、肢體不協調,眼睛也不能聚焦,經轉到住家附近的部立豐原醫院復健,進行高強度復健治療,且密集加入各種整合性照護,巴氏量表分數進步到100分,預計明年重回職場。
由於復健成效顯著,健保署計畫明年邀請醫界專家、學者研討將整合性復健治療模式,擴大到骨科置換膝關節、髖關節,或腦脊髓損傷有患者。
健保署醫管組組長林阿明表示,過去腦中風後病人病情穩定後,因為大型醫院一床難求,加上中風患者病後要再重新掛號再復健,一來一往曠日廢時,可能已經拖過黃金治療期,因此藉由醫學中心和地區醫院合作,讓患者就近到家附近的地區醫院去復健6至12周,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幫助病患,也能減少醫療支出。
根據統計,這些加入試辦計畫的患者,30日內的出院後急診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都比沒參加的低,密集復健的效果顯著。
台中榮總院長李三剛表示,台中榮總是這項計畫收案人數最多的醫院,一般中風患者行動不便,回診需要麻煩家人,有人最後只能進入機構安養,但也有患者積極復健,生活可恢復自理。
【2014/11/17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