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復健治療一年花健保113億元,且一年成長5%至6%。健保署擬管控超高頻率的復健治療,復健科診所一年內復健次數超過200次的個案若過多,將拿不到健保給付,藉此讓醫師有所「節制」,預計明年3月實施。
人口老化、中風、慢性疾病多,包括復健科、骨科、整形外科等診所都有提供物理治療。健保署發現,復健治療費用年年成長,有3%至4%的診所病人屬超高頻率的個案,扣除假日,患者幾乎周一到周五,天天都到診所報到。
一位不願具名的復健科醫師說,有的醫師為留住病人,雖復健進步有限或是治療已結束,仍告訴患者要「保養」,治療不能中斷,進而造成復健治療的浮濫、浪費。
健保署今年與醫界協商管控高耗用醫療項目的復健治療,首先對診所內一年復健超過200次以上的個案過多,加強管理,研擬不支付指標。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曾玟富表示,將回溯同一院所一年復健超過200次的病人,屬於頻率過高個案,去檢視當月的治療情形,復健頻率超高個案所占比率需低於30%,但會排除早療及職災個案。
例如某診所一個月申報100次物理治療,當中有2個病人是頻率過高個案,當月各復健20次,比率40%過高,超出比率的部分就不予給付,藉此門檻讓醫師節制。曾玟富說,低於30%的部分,健保署也會以抽審的方式,審查治療的合理性。
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有些需密集、長期治療的病人不見得是浪費,例如年輕的中風患者、或脊椎手術、四肢骨折等,需要密集復健,這項政策可能排擠到這些患者的治療需求。
【2014/10/23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