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健保署加強對超高頻率物理治療個案的管理,醫師認為,可能衝擊到中風、腰椎、頸椎、膝蓋等慢性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
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賴達昌表示,有些中風患者及家屬為求復原的一絲希望,特別是剛中風初期,要求盡量多做復健,甚至希望直接住在醫院裡多做一點。
賴達昌說,中風患者長期復健可避免體能快速下降,由於中風患者造成肢體殘障,有些輔具、設備只有在醫療院所中有,難在家中以運動代替。健保署為減少支出,很可能限制到這群病人的需要。
健保署曾考慮對門診復健物理治療,同一療程第二次起加收部分負擔,但未受支持。開業復健科醫師曾清祥說,國外頂多給付急性或亞急性的傷害,如果是慢性、需長期復健的病人,必須自己負擔一些費用,或是由商業保險來負擔,不可能無限制地給付。
除了醫療院所裡的復健,曾清祥也說,慢性傷害的病人,維持肌力、以及正確的姿勢預防再度受傷等都很重要。但現在看診時間太短,醫師沒有足夠的時間衛教病人。
【2014/10/23 聯合晚報】
💪更多健康推薦
‧77歲母月領1萬多元清貧節儉 兒偷看手機驚見:原來是隱藏版富翁
‧60歲婦甩結縭四十年丈夫「成功爭到房產」面對三大失算超後悔
‧穩定血糖怎麼吃?6類食物幫你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又有飽足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