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健保署近日於官網公布一○七年的醫事服務機構財報,並未主動對外宣布及提出分析。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林雅惠指出,攤開財報,不少醫院業務收入結餘遠超過醫療本業,這是否表示部分醫療院所必須透過股息、美食街、停車場收費來養醫療服務,背後反映健保給付不合理,健保署應提出說明。
健保署應正視
對於醫院財報是否可直接看出醫院營運狀況,前健保局長、台大公衛教授鄭守夏指出,目前醫院財報應填寫項目不一、如何定義全視院方自由心證,他認為,金管會提供上市櫃公司的財報表格,各公司回報公開皆可直接比較,國內醫院財報是否比照,是健保署與衛福部醫事司需正視的問題。
林雅惠指出,健保署應對醫院業務收入遠超過醫療本業提出說明之外,醫療院所盈餘是否用於改善員工勞動條件、分配是否合宜,這些也需要健保署研究分析。
另外,申報健保費用逾兩億點的醫事機構包括四間診所與一間藥局。林雅惠指出,醫改會長期關心部分診所猶如巨嬰、規模大於地區醫院,卻以診所形式存在,或部分大醫院自設診所,看似配合健保下轉輕症病人,實際上病人仍在自己的醫療體系流動,而無法達到政府推動分級醫療初衷,健保署應正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