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綦守鈺/永康報導】
新生兒出現缺氧缺血性腦病變,是許多準備迎接新生命家庭的噩夢,奇美醫院去年引進低溫療法,透過儀器監測病嬰體溫,在72小時內維持33至35度腦溫,藉此降低腦部代謝率,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新生兒腦缺氧後遺症。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賴明琪表示,很多原因都會造成新生兒腦部缺氧或缺血,像是產前胎兒氧氣不足或血流受阻,或生產中發生嚴重的子癲前症(指妊娠20周後出現高血壓,同時伴有蛋白尿或水腫)、臍帶繞頸與胎盤早期剝離等狀況,都有可能造成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變。
賴表示,過去有類似情形只能用支持性療法來維持嬰兒的呼吸道和血液灌流,控制抽搐和腦部水腫等病症,但有4成以上病嬰雖被救回一命,卻出現嚴重的腦性麻痺、視覺、聽力障礙或智能受損等後遺症。
賴明琪表示,去年引進低溫療法,能將病嬰腦溫從36度降至33度,之後使用冷卻帽進行持續72小時的降溫治療,能有效降低腦部代謝率,阻斷細胞死亡和凋零的連鎖反應,再逐漸恢復正常體溫。病嬰若在出生6小時內接受低溫療法,不僅能降低死亡率,還可改善後遺症的嚴重程度,尤其施行在中度腦病變的新生兒上,效果更為顯著,至今有10多名嬰兒接受治療後病情有所改善。
【2014/06/11 聯合報】
💪更多健康推薦
‧50歲婦堅持「15年天天吃相同早餐」黃金組合減重又省時
‧花椰菜水煮汆燙很NG?蔬果業者曝更優料理法完整保留維生素C
‧24歲女盼四十歲退休「早餐只花20元」存下300萬 超省計畫曝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