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要不要去『震』一下?」最近,許多大老闆和高階經理人流行到醫院接受骨震波儀的震盪治療,藉此消除筋骨痠痛,雖然每次治療需自費至少四、五千元,他們卻毫不手軟,享受「科技推拿」。
台北市中山醫院院長吳濬哲指出,骨震波儀全名是「骨科體外震波儀」,原本是利用高能量震波,來擊碎腎臟泌尿系統結石;近年擴大應用到骨科、復健科及運動醫學,成為治療軟組織發炎新利器。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張志豪也說,骨震波儀每擊一發,約釋放零點三毫焦耳能量,集中於要治療的骨骼或軟組織,促進微血管再生及局部組織修復,以緩解疼痛及改善症狀。
張志豪表示,研究發現,吃止痛藥、打類固醇都無效的慢性肌腱炎,可利用骨震波儀改善;對足底筋膜炎、五十肩、網球肘等疼痛,也有療效,又稱「隱形針灸」。
吳濬哲指出,目前已有許多醫院引進骨震波儀,每次治療約十五到廿分鐘,少數人會略感疼痛,並在治療後偶有紅、腫現象,只需冰敷即可。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