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健保局統計,轉診制度實施初期,一年約有33萬人次經轉診就醫;到民國99年已增加為71萬人次,約僅占所有門診人次的千分之三。為了改善國內轉診制度,健保局最近醫界成立專案小組,再度研擬「轉診實施方案」,希望更合理引導民眾改變就醫習慣。
參與專案小組的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榮譽理事長謝武吉則批評,轉診「名存實亡」。他建議,應加強上下層級醫院的垂直整合,例如醫學中心派員到下層醫院手術,解決醫學中心一號難求、沒有病床的窘境,也提升民眾到基層院所就醫的信心。
他說,現在民眾大小病都到大醫院,使得醫學中心越來越龐大,換來的卻是患者門診、住院、領藥都要苦苦等候;基層院所卻萎縮、占床率低,演變成基層院所「戰鬥力低」,惡性循環下患者對醫療品質更沒信心,以致於不願上門,造成基層醫療院所難以經營。
健保局醫管組長蔡淑鈴表示,目前並沒有強制醫院一定要設轉診櫃台,也沒有規定醫師需保留掛號名額給轉診患者。但醫師開立轉診單時,有必要應打電話聯繫,讓患者轉院後可以順利就醫。若民眾轉診過程有問題,可以向各分局的醫務管理科提出申訴。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明明有80%到90%的疾病,基層院所都具有照護能力,她雖然支持轉診制度,不應讓負責急重症的醫學中心,花過多時間、精力在輕症上,但是如果沒有順利的轉診流程銜接,患者到上層醫院還是要自己想辦法,就失去轉診的意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