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為什麼病原菌進入體內,會產生免疫反應?這是先天免疫學上,重要卻又困擾科學界多時的問題,今年三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巴特勒、霍夫曼、史丹曼,就是找到答案的先驅,其中巴特勒、霍夫曼都曾來台造訪。
巴特勒及霍夫曼分別受台灣跨世紀基金會、溫世仁基金會之邀,來台演講及交流。史丹曼也是台灣學界亟欲邀請的學者,但因近年罹患胰臟癌身體不佳,未能成行,他在得獎名單公布前兩天不幸過世,令人遺憾。
「突破就是從一個重要發現開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謝世良說,3位得主都是最好的典範,遺傳學家巴特勒(Bruce A. Beutler)在分子層次上,找到先天免疫受體,細胞免疫學家史丹曼(Ralph M. Steinman)在細胞層次上,找到先天免疫力最重要的「樹突細胞」,而昆蟲免疫學家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則是藉由果蠅,了解個體先天免疫的反應,三人成果相互驗證,讓近年免疫學持續有突破性發展。
父親也是遺傳學家,巴特勒從小展露對生物學的興趣,18歲就大學畢業,23歲醫學院畢業,取得文憑,是天才型的學者。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嚴仲陽說,巴特勒從基因缺損小鼠發現免疫受體後,近10年獲得不少國際知名的研究獎項,2年前甚至獲得比爾蓋茲基金會研究獎助,更是如虎添翼。
史丹曼也是獲獎無數的重要學者,謝世良說,史丹曼不僅在基礎科學上嶄露鋒芒,也熱心推動疫苗的研究,還成立相關協會。
其中,巴特勒及霍夫曼分別受台灣跨世紀基金會、溫世仁基金會之邀,來台演講及交流。史丹曼本也是台灣學界亟欲邀請的學者,近年罹患癌症身體不佳,未能成行。
台灣學界很早就注意到他們的貢獻,謝世良說,3人獲獎實至名歸,也可見我學界邀請、交流對象非「泛泛之輩」,曾與其中兩位諾貝爾得主共席,印象中巴特勒風趣健談,霍夫曼也屬聰明努力型學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