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施靜茹、曹馥年/連線報導】
將來可能沒有醫師治療國家主人翁?兒科醫學會提出警訊,近十年,願意當兒科醫師的醫學生年年遞減,比新生兒減少速度更快。衛生署和中央健保局祭出辦法,希望能留住兒科醫師。
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吳美環說,往年一年會有一百到兩百人取得兒科專科醫師執照,但民國九十七年只剩一百一十七人,九十九年更減為九十六人,銳減速度「很可怕」。
「五百公克到八十公斤的人,都是兒科醫師照顧對象!」吳美環說,兒科醫師訓練過程,從早產兒到十八歲青少年的各種疑難雜症都得學,這也可能使醫學院畢業生不敢選兒科,且兒科醫師付出心力較成人科別高,所得卻不成比例,已成醫院賠錢科別。
健保局指出,健保今年已提高婦、兒、內及外科四大艱困科別診察費,加成一成七,總計預算十四點七八億元。
不過,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說,國內兒科醫師不患寡,患不均,台灣每一萬名人口有兩名兒科醫師,比英國稍高,「兒科醫師不願到偏遠地區服務,才是問題」。
嘉義縣衛生局表示,雖然全縣廿七名小兒科醫師每人平均服務四千零一十九名兒童,但醫院遇到醫師不足會向外縣市求援,加上健保局獎勵醫師前往無醫師村莊看診,「在嘉義縣服務的兒科醫師,絕不只廿七人。」
「醫師少,不代表單打獨鬥。」衛生局醫政科長趙紋華解釋,小兒科醫師不足,醫療院所會請台南、嘉義市等鄰近醫院小兒科醫師支援看診,嘉義縣布袋、義竹、六腳、東石、番路等鄉鎮都有鄰近縣市兒科醫師支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