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醫藥新聞

插上呼吸器 僅3成病患會「清醒」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插上呼吸器,是救命?還是拖延垂死病人被折磨的時間?愈來愈多人呼籲,應管控不當使用呼吸器等維生醫療器材。專家指出,現有慢性呼吸照護病房中,清醒且可能脫離呼吸器的病人不到3成,應推動重症安寧改善現狀。

監察委員報告提出,台灣長期仰賴呼吸器病人比例高,去年已超過3萬人,每年健保支付超過200億元。壢新醫院副院長、國防醫學院教授吳清平說,在慢性照護病房(RCW)的插管病人,僅有3成是「清醒的」,即可點頭或簡單說話回應外界。

「不是不清醒的病人就不要救!」吳清平說,依目前呼吸器整合照護試辦計畫,病人在急性加護病房(ICU)使用呼吸器超過21天,將轉至呼吸照護中心(RCC),經由專業團隊照護、呼吸訓練,若超過42天仍無法拔管,最後轉至RCW。

根據吳的最新研究顯示,在RCW病人中,約近4成病患清醒,其中清醒未氣切者,超過8成機率最後可脫離呼吸器。各國資料顯示,臨終前都拿不掉呼吸器的病人,約5%到13%,台灣約是10%。

吳清平強調,現在若以無效醫療、健保支出浪費,指責長期使用呼吸器的病人及家屬,對病人「實在太沈重」,但造就這些經救治、照護,最後仍擺脫不了呼吸器的病人,重要原因之一應是「用盡一切手段維持生命」的文化或民情。

吳清平建議,應從積極推動「重症安寧照護」,不以延長生命作為唯一救治依據,而是考量病人及家屬意願,提供減少可病痛的醫療;推估若重症安寧推動有成,應可降低臨終都拿不掉呼吸器病人約5%,減少約百億元健保支出。

健保局局長戴桂英說,日前於專家學者會議已有共識,針對重症、末期病人,應制訂相關評估標準,確認是否需要呼吸器等維生醫療器材;未來根據標準,建議不適用維生醫療器材者,也許將免部分負擔,由健保給付安寧緩和醫療,若病人家屬仍需維生醫療,則需自費。

健保 插管 安寧緩和醫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