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張嘉芳/台北報導】
為提升學名藥品質,健保局修改藥價基準,學名藥若通過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 GMP)認證,給付將提高。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批評,如此使學名藥價格高於原廠藥,十分荒謬。健保局表示,第七次藥價調查將重新評估,避免上述狀況。
民進黨籍立委黃淑英、督保盟昨天指出,第七次藥價調查前夕,健保局修改藥價基準,原廠藥平均調降18%,學名藥卻平均調漲達75%,前兩百大藥品中,近三分之一品項學名藥價高於原廠藥,最高甚至達1.83倍。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說,以98年署立醫院4種藥品用量為例,健保因此多支付2,735萬元,健保黑洞愈查愈大。
黃淑英舉例,原廠藥「得安穩」18.3元,同成分藥品「定壓寧」卻20元,學名藥價卻高於原廠藥,藥價調整根本做白工,讓民眾成冤大頭。她說,藥價調查方向是對的,但不該為了提昇競爭力把低藥價調高,應該調降高藥價的藥品。
滕西華說,健保局修訂藥價基準,本是獎勵並提升符合PIC╱SGMP規範的藥品,提昇用藥品質,但現在醫院購買學名藥,反而多付錢。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施如亮回應,為讓低價藥品有競爭力,才策略性調高藥價,提高競爭力。她也強調,等到第七次藥價調查,會把同成份、同品質藥物歸同一類價格給付,學名藥價格最高與原廠藥相同,絕不會超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