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終於跟大家一樣可以正常地到醫院看病。」十歲小如(化名)今年過年,終於領到人生「第一張健保卡」。因為家庭因素,她遲遲沒加入健保,生病只能吃成藥,像她一樣的「健保孤兒」,恐怕還有兩萬五千人。
就讀小學四年級的小如,是外籍生母與生父的非婚生子女,母親把她交給工作不穩定的生父後,不知去向。除了經濟狀況不佳,因小如身分證父親欄上的名字並非生父,無法依附生父加保,從未有過健保卡。
健保局中區業務組科長唐淑芬說,學校例行體檢發現,小如眼睛及牙齒都有問題,老師才知道小如從沒領過健保卡,生病了,爸爸只能買成藥給她吃。經通報,健保局協助小如獨立加保,過去五年來積欠的三萬多元保費,則由愛心捐款因應。
至於小如未來的保費,將由縣市政府補助款補助,直到家庭經濟改善或她年滿十八歲。
終於領到「第一張健保卡」,小如親手繪製卡片,謝謝健保局「叔叔阿姨」。卡片裡寫著,健保卡是她「收到最好的新年禮物」、「終於跟大家一樣可以正常到醫院看病,也能定期檢查眼睛跟牙齒」、「這溫情我永遠記得」。她還承諾,長大後若有能力,「會將這愛心傳遞下去,溫暖需要幫助的人」。
健保局承保組長鄧世輝表示,現階段未納保人數只有百分之一,大約十五萬人,其中,十八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約有兩萬五千人。唐淑芬說,中區去年接獲長期斷保的案件中,有近百人不曾有過健保卡,未滿十八歲者就占了五十六人。
除了小如這樣的例子,健保局說,還有孩子因父母離異、行蹤不明或入監服刑,或遭棄養、隔代教養等因素,無法納保或長期斷保。唐淑芬提醒,這些「健保孤兒」可能因為沒有健保卡,不敢出來就醫,盼社會一同「協尋」,讓這些孩子可以早日享受健保醫療資源。
鄧世輝說,去年實施「弱勢民眾安心就醫方案」,未滿十八歲全面不控卡,即便是從未納保的孩子,只要有就醫需要,可立即使用健保資源。醫院會主動通報健保局,幫這些孩子納保,不會因為沒有健保,影響就醫。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捐出「好膽愛心包」後,二月十三日至三月十三日,多達兩百廿三筆捐款湧入愛心專戶,金額高達兩百七十一萬元,為今年一個月捐款的五點五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