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7歲的張小弟一出生胸前便有個小小凹陷,後來竟越凹越深,彷彿形成一個「盆地」,最後因呼吸困難緊急送醫。醫師檢查後判定張小弟是重度「漏斗胸」,利用新式納氏 (Nuss)手術治療,用金屬板撐起凹陷的胸腔,兩年後再取出。這種新式手術恢復快、傷口小,張小弟治療後已無胸凹現象,恢復正常體態。
新店耕莘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陳衛洲表示,所謂「漏斗胸」就是人體第5到第8肋軟骨向內凹陷,是胸廓生長異常的一種;通常嬰兒出生一兩個月即可發現,隨著幼兒成長,患者容易脊椎側彎、駝背;嚴重漏斗胸患者可能壓迫心臟,血流量降低,造成心肺功能衰竭,呼吸困難。
陳衛洲說,傳統治療手術需要開胸,傷口長達30公分,醫師必須把軟骨切除,不但手術需4至6小時,而且患者骨頭癒合至少需要3至6個月,疼痛又不美觀。
屬微創手術 傷口小、出血少
新式納氏手術屬微創手術的一種,醫師在患者身上開兩個小洞,在小病患骨頭尚未發育完全之前,把金屬板藏在皮下撐起胸骨凹陷部位,兩年後待患者骨頭發育完全再取出,傷口小、出血少是手術優點,還可矯正胸骨及肋骨位置。
台灣400新生兒 就有一個漏斗胸
陳衛洲說,台灣平均400個新生兒中有一個罹患漏斗胸,男女患者比例約5比1。神經性排斥金屬物者、對金屬過敏者,或嚴重先天性胸骨發育不全、嚴重感染者,都不適合使用納氏手術治療漏斗胸,手術後必須避免外傷撞擊,以免金屬板位移。目前金屬醫材健保不給付,患者需自費5萬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