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診斷腦中風患者腦部血流狀況,先進國家普遍使用腦質斷層灌注造影;台灣則因進口造影劑昂貴,健保給付有限,醫院用得很少。原能會核研所自製的造影劑價格只有國外三分之一,年底將可量產上市。
核研所表示,低成本的新藥劑會吸引醫院多利用這種檢測方式,間接造福民眾。
核研所副研究員廖美秀說,腦血管疾病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迅速診斷有助掌握黃金搶救時間;有九成缺血性中風病患透過腦質斷層灌注造影,可檢測出腦部血流缺損狀況。
台北榮總核醫部主任王世楨表示,如果有半身無力等腦中風前兆,利用腦血管攝影可能會對患者有壓力、風險,腦質斷層灌注造影就可發揮功用;它也有利於找出腦血管栓塞的位置,靈敏偵測血流變化。
廖美秀說,腦質斷層灌注造影也可應用於癲癇、老年失智症的診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