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在健保費率再度醞釀調漲之際,竟發生病患有處方箋卻拿不到藥的情形!藥局明明有藥,卻以健保給付價利潤太低為由拒給,要求患者自費購買。藥費支出佔全民健保醫療費用約四分之一,健保財務短絀,藥價黑洞也讓外界詬病已久,但健保局每一次的藥價調查卻也引來換藥潮。藥師指出,一些針劑等藥物,都存在健保給付價低於醫療院所買價的問題。
健保藥價過高和不合理的問題屢被質疑,健保局去年10月也進行藥價調查,1萬6000多項健保藥品中,調整約7600項藥品的支付價格,但不僅有藥廠抱怨「重傷」,醫療院所也滿腹苦水。
一位醫學中心的藥師說,一些注射劑常有健保給付價低於買價的問題;例如婦產科治療更年期障礙的兩性得補針(testradiol depot),健保給付價21.7元,但是醫院進價卻要39元。而一種治療血栓、抗凝血的肝素 (Heparin),健保給付價約40元,但醫院向藥廠進價卻要144元,差了100元。
遇到健保給付價不敷成本,有些醫院乾脆換藥,或是要患者去外面藥局買,醫院不進。他也批評,換藥潮是健保藥費定價不合理招致的現象。
同時也演變成「明明大家都繳一樣的健保費」,卻可能都會區用進口藥,鄉下地區用國產藥。有些藥物若暫無國產藥可替代,廠商還會「拿蹺」,甚至廠商心底不太樂意加入健保,因為自費市場價格「愛訂多少就訂多少」。
健保局副局長李丞華則表示,98年的藥價調整,是以實際訪查前三季市場上交易價格再算出來,不是「隨便殺價」,他認為應該七成醫療院所都可以用健保給付價格買到藥品。不過若有醫療院所發現,廠商真的不願意賣,健保局也怕「斷藥」,也希望醫療院所能向健保局反應。
【2010/02/07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