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一般外科

「量身打造」骨頭 13歲沈小弟靠3D列印完美恢復臉龐

3D列印技術越來越普及,台大雲林分院日前成功完成一例「眼眶骨良性腫瘤切除併3D列印重建手術」,讓13歲患者沈柏諺(中)恢復原本面貌,沈柏諺今天獻花感謝醫療團隊,右為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整型外科醫師劉昌杰。記者陳雅玲/攝影
3D列印技術越來越普及,台大雲林分院日前成功完成一例「眼眶骨良性腫瘤切除併3D列印重建手術」,讓13歲患者沈柏諺(中)恢復原本面貌,沈柏諺今天獻花感謝醫療團隊,右為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整型外科醫師劉昌杰。記者陳雅玲/攝影

3D列印技術越來越普及,台大雲林分院日前成功完成一例「眼眶骨良性腫瘤切除併3D列印重建手術」,讓13歲患者沈柏諺恢復原本面貌,沈柏諺今天獻花感謝醫療團隊,「這是為我量身打造的骨頭」。

沈柏諺今年初被同學發現,右側額頭腫起來,與左邊不對稱,媽媽帶他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檢查,發現是右額骨良性腫瘤,疑似纖維發育不全,由於腫瘤成長速度快,且有壓迫腦部以及眼球之虞,必須盡快手術切除。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外科醫師陳以幸、周聖哲與整型外科醫師劉昌杰討論後,決定以手術切除眼眶上緣骨與額骨,同時利用3D列印技術,重建被切除的右上眼眶骨以及額骨,沈小弟術後恢復良好,右側眼眶骨外型與左側幾近無異,術後一周就出院恢復日常生活及就學。

劉昌杰表示,近年來3D列印科技蓬勃發展,可將病人的身體構造,如臉骨、手骨、牙齒列印出來,醫師能於術前實際看到病灶位置,而非只是在腦中想像,大大提升手術的效率以及安全性。

外科部主任楊永健指出,傳統類似手術是切除患者的頭蓋骨,進行骨移植,但因骨頭形狀不一,很難做到「完美」,現在醫師也可以利用工程軟體後製,將病人術前電腦斷層影像進行切割位移與鏡像對稱處理,並利用3D列印實體模型規畫手術路徑分析手術時可能發生的情況,降低手術時間且得到完美對稱的手術結果。

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表示,醫療團隊非常貼心,擔心手術後頭部的疤痕會影響沈小弟的心理,開刀的疤痕非直線,且位在右耳上方,看起來就像現在流行的髮型一樣,加上猶如列印出來的重建手術,為沈小弟打造出完美輪廓。

沈柏諺今與母親感謝醫療團隊,他表示,這是為他量身打造的骨頭,覺得臉龐手術後比術前更對稱了。

3D列印技術越來越普及,台大雲林分院日前成功完成一例「眼眶骨良性腫瘤切除併3D列印重建手術」,讓13歲患者沈柏諺恢復原本面貌,沈柏諺今天獻花感謝醫療團隊。記者陳雅玲/攝影
3D列印技術越來越普及,台大雲林分院日前成功完成一例「眼眶骨良性腫瘤切除併3D列印重建手術」,讓13歲患者沈柏諺恢復原本面貌,沈柏諺今天獻花感謝醫療團隊。記者陳雅玲/攝影
3D列印技術越來越普及,台大雲林分院日前成功完成一例「眼眶骨良性腫瘤切除併3D列印重建手術」,讓13歲患者沈柏諺(右四)恢復原本面貌,沈柏諺今天獻花感謝醫療團隊。記者陳雅玲/攝影
3D列印技術越來越普及,台大雲林分院日前成功完成一例「眼眶骨良性腫瘤切除併3D列印重建手術」,讓13歲患者沈柏諺(右四)恢復原本面貌,沈柏諺今天獻花感謝醫療團隊。記者陳雅玲/攝影
3D列印技術越來越普及,台大雲林分院日前成功完成一例「眼眶骨良性腫瘤切除併3D列印重建手術」,讓13歲患者沈柏諺恢復原本面貌,沈柏諺今天獻花感謝醫療團隊,圖為透過3D列印完成的模型。記者陳雅玲/翻攝
3D列印技術越來越普及,台大雲林分院日前成功完成一例「眼眶骨良性腫瘤切除併3D列印重建手術」,讓13歲患者沈柏諺恢復原本面貌,沈柏諺今天獻花感謝醫療團隊,圖為透過3D列印完成的模型。記者陳雅玲/翻攝

3D列印 整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