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位居台灣第七大死因,其中八成是肺阻塞(COPD)患者,急性惡化是其致死主因。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表示,肺阻塞急性惡化與用藥情形息息相關,不過醫學會今年度調查顯示,高達半數患者並未將藥物吸到下肺部,可能因此療效不彰。
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王鶴健表示,肺阻塞為常見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初期症狀「咳、喘、痰」容易和感冒混淆而被忽視,因此超過八成患者確診時已是中重度。用藥順從性高的患者可降低四成四的急性惡化風險,正確用藥的患者可降低逾兩成死亡率。
肺阻塞主要藉由吸入性藥物治療與控制,不過患者用藥方式經常不正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今年針對168名患者進行用藥調查,導入電子儀器觀察病人吸藥方式、吸氣流速與藥物沉積肺部結果。結果發現,近五成二患者未將藥物吸到下肺部,近四成患者沒有在吸藥前先把氣吐完,近兩成吸藥後憋氣時間未達五秒,三成三患者並未在按壓吸入器的同時吸藥,其中多數為確診三年以內的「新手」。
羅東博愛醫院醫療副院長邱國欽表示,正確使用吸入器的方式是,先把肺部的氣慢慢吐掉,如此等會吸藥才有足夠吸氣量。接著按壓吸入器,同時吸藥。
他說,謹記要閉氣五秒,倘若馬上吐掉,可能使藥物尚未均勻分布在呼吸道就被吐出,導致療效不彰。如果患者肺功能不佳,可考慮選用主動噴入式的吸入器。
除了用藥規律性,環境與宿主本身條件也與急性惡化風險有關。邱國欽表示,沙塵暴、空氣品質不佳、溫差變大、流感流行期、免疫力低落等,均是肺阻塞急性惡化的影響因子。提醒患者注意空品監測資訊,空品不佳時盡量減少出門,外出時應配戴口罩,在家時可考慮使用空氣清淨機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