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世界慢性肺阻塞日(COPD)。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榮譽理事長江啟輝表示,全球COPD的死亡率高居第四位,在美國躍升至第三位,台灣為第七位;世界衞生組織(WHO)預測,因空汙、老化與吸菸人口增加,故COPD盛行率將升高,2020年將會攀升至第三位。呼籲民眾應遠離空汙、菸害並早期診斷。
江啟輝表示,COPD是因為長期吸入髒或有毒、刺激的氣體,使支氣管產生慢性發炎、導致狹窄變形且肺泡發炎產生破壞腫大,因而氣體通氣受阻,且氣體交換不易,吐氣吐不乾淨,更易導致喘與胸悶。
倘若患者因有喘、咳等症狀才來就醫時,其實已經太晩,肺功能多以降低超過二分之一以上,才會有喘的感覺,所以COPD晚期治療較困難且肺功能不易改善,只能減輕臨床症狀而已。
如之前所收治的41歲患者林先生,抽菸超過20年,因咳與喘求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後發現肺功能的小氣道阻塞、肺泡腫大,也對貓等寵物過敏,診斷為早期的慢性肺阻塞與氣喘(ACO),經戒菸與藥物治療後,咳、喘等症狀已改善。
目前國際間對COPD治療也有新的建議,他今年參與歐洲世界胸腔大會時,已有學者建議可早期應用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等影像學、再附加應用電腦軟體,可呈現小支管壁變厚與肺泡變大的立體影像,並算出肺與小支氣管破壞的嚴重度,來早期診斷COPD。
江啟輝說,長期抽菸、曝露於空氣汙染的室內、職場等較易得COPD,呼籲民眾應該早戒煙,停止對肺的傷害;而民眾只要年過40歲,一旦發現走路會喘、咳痰量增加、持續久咳的症狀持續三周以上,應儘速就醫檢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