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自《身體平衡,就有好情緒!》,作者賴宇凡,如果出版】
由於現在食物過敏不管在哪一個國家,情況都愈來愈嚴重,因此,檢測過敏原的方法從皮膚試驗到血液檢測免疫蛋白,可以說是琳瑯滿目。但是由於很多過敏原的反應並不是立即的,再加上不是每個人對自己所過敏的食物都會產生抗體,因此我認為,要抓過敏原最可靠的方法,就是透過食物排除法(food elimination),跟著配合飲食記錄,這樣就能夠有效抓到食物過敏的原兇。
食物排除法有兩種:
1.單一食物排除法 (single food elimination):
如果懷疑過敏原是牛奶,就在星期一喝很多牛奶,可是再接下來的三日內都不接觸任何牛奶。到了星期五,不管哪一餐,只要在不進食三小時後,再開始喝很多牛奶(見下圖)。在檢測期間,每日都做飲食記錄,記錄所有吃與喝進去的食物,同時記錄生理、心理反應。由於在戒除過敏原幾日後,我們對它會特別敏感,因此在這時候攝取,就很容易抓到它。
2.多種食物排除法(multiple food elimination):
把所懷疑的過敏原寫下來,第一個星期,完全不碰這些食物,第二個星期開始一天加一種懷疑過敏原,而且大量攝取。如果清單大於七日,就一直加下去(見下圖)。記得在檢測期間,每日都做飲食記錄,記錄所有吃與喝進去的食物,與記錄生理、心理反應。在記錄時,可以在反應後加上+、++,以識別反應程度上的不同。飲食記錄再配上食物排除法的記錄單,不難找到過敏原。
舉例來說,有一個人懷疑自己可能對麥類、奶類,或花生過敏,因此使用多種食物排除法來確定過敏原。在他開始做記錄之前的一星期,他完全不碰麥類、奶類,和花生。一星期後,他開始加入過敏原嫌疑犯。他星期一吃大量由麥子磨成粉做成的麵或麵包,星期二不吃麥類卻在飲食中加入大量的牛奶。星期三,他麥和奶類都不碰,但是吃了一大堆花生。星期四至星期日,他這三種過敏原嫌疑犯一個都不碰。
普遍過敏原有:
牛奶、蛋、糖、麥類產品(麵粉做成的)、玉米、色素(各式添加劑)、巧克力、花生(堅果)、橘子(或同色水果)、紫色蔬果、咖啡、茶、菸草。
普遍過敏反應有:
肌肉僵硬、流鼻涕、一直乾咳清喉嚨、咳嗽、喘不過氣來、眼睛癢、流眼淚、眼皮腫、下眼皮皺、下眼皮腫、嘴唇腫、裂、皮膚疹、中耳炎、耳朵聽不太到(好像有水)、尖銳的耳朵疼痛、耳鳴、頭痛、肌肉疼痛、脹氣、不停放屁、拉肚子、便祕、頭暈、口臭、反覆發炎、臉色蒼白、別人搔癢時超級怕癢。
不管你使用的是何種過敏原檢測方法,都一定要記得,過敏問題的根治,始於腸道的修復。因為,如果你的腸道已因長期刺激出現漏洞,那你在進行蛋白過敏原檢測或過敏皮膚檢測時就會發現,這次是這些食物過敏,下次則是對其他食物過敏,哪個吃多哪個出現抗體。那是因為腸道已出現漏洞,吃得多的食物進入血液引起免疫系統形成抗體的機會較大。因此,要痊癒,還是要先把腸道的漏洞封起來。腸道封好了,過敏的食物清單就會大大減少,只留有那些我們先天體質不適應的食物。
除此之外還要特別注意,現在會引起過敏的除了食物外,化學物質也有同樣的破壞力。多數家用品中的化學成分不是強酸就是強鹼,很多都有腐蝕性,它們進入消化道時會破壞消化道。所以,大家在選購家用品、皮膚保養品,或化妝品時,一定要研究它的成分。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800x100_udnhealth.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300x135_udnhealt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