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都好不了,我是怎麼了? 醫師:慢性咳嗽要懷疑這4種病
咳嗽是人體的保護機制,當呼吸道吸入有害氣體,或是為了清除過多的分泌物〈例如:痰液〉,就會執行咳嗽的動作。急性咳嗽通常與病毒感染導致的上呼吸道疾病、喉嚨發炎等有關,然而在國人觀念中,久咳不癒似乎是罹患嚴重疾病的先兆之一,也因此病人長期咳嗽時,容易造成憂鬱不安,甚至擔心到睡不著。有一句閩南話俗語:「醫生驚治咳,土水師驚掠漏(抓漏)」,更是直接了當的陳述出,有時候醫師對於這「症頭」也是一個頭兩個大,為什麼呢?主要因為會造成慢性咳嗽的原因實在太多了,無法立即判定主要原因,需要仔細的評估與徹底檢查。
慢性咳嗽在定義上指的是超過三週以上的咳嗽,依照病史與發生率的高低,可能相關的疾病如下:
鼻涕倒流
占慢性咳嗽病人的41%,病人大多會抱怨鼻塞、流鼻涕,鼻子容易過敏,有時候也會有聲音沙啞的症狀,咳嗽症狀與頻率在平躺時容易加劇,局部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治療效果通常不錯。
氣喘
24%的慢性咳嗽與氣喘有關,常見於年輕人,症狀包括胸悶、喉嚨有緊縮感、走路時喘不過氣來,夜間或凌晨常會咳醒導致睡眠品質不佳,通常會合併過敏體質,亦有季節性表現,例如:冬天或天氣變冷時容易發作,肺功能檢查在氣喘發作時才會變差,不發作時則與一般人無異。在病毒感染後,由於支氣管處於發炎敏感狀況,也常會誘發氣喘。治療建議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合併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副作用小且症狀緩解快速,病患常可感覺明顯改善。
胃食道逆流
雖然非肺部疾病,卻是慢性咳嗽主要原因之一,病患抱怨胸口灼熱、心口痛、噁酸水等症狀,常與生活習慣不良(例如:一吃飽就躺
下)、暴飲暴食等有關,機轉為胃酸直接刺激咳嗽受器,因此使用制酸劑(例如:氫離子幫浦阻斷劑)以及生活習慣改善,例如:入睡前兩小時禁食、床頭抬高、避免菸酒等刺激物均有幫助。
慢性支氣管炎
與抽菸最有相關性,通常咳嗽帶有痰,肺功能檢查常為阻塞型表現。此類病患首要為戒菸,減少呼吸道發炎傷害,藥物可以使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緩解症狀。
而一般人最擔心的肺癌或是肺結核,佔所有慢性咳嗽的比例不到1%,用一張正面的X光片即可初步排除。由以上可知,碰到慢性咳嗽時切莫驚慌失措,與胸腔科醫師仔細討論病情,找對方向對症下藥,大約70%的病患都可以經由問診得到正確診斷,獲得正確的治療。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確診痊癒還在咳?他咳到肺破個洞 原來得了肺結核
咳嗽不斷但沒有感染症狀 「類肉瘤」好發20至40歲年齡
長輩容易嗆到、吞嚥困難怎麼吃?專家教你食物製備技巧改善長輩飲食,預防吸入性肺炎
室內空氣品質差 與肥胖大有關係!台大醫: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影響最大
每天晨跑10公里竟罹癌病逝! 醫師:晨跑前要看空品
世界氣喘日/適度用藥 別因疑慮拒治療
白天午睡時間別太久!醫:超過一小時 睡醒會更累
氣喘患者病情始終控制不佳 專家曝用藥常見3大迷思
胸腔凸起腫塊才發現長膿瘍 就醫發現竟是未熟雞蛋惹禍
老翁開胸手術後漸進式呼吸訓練 26天成功脫離呼吸器
空汙傷肺,只做胸部X光不夠 你有做過肺功能檢查嗎?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專家:25歲應測肺功能 建立健康履歷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關注肺老化 避免呼吸器相伴餘生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提升存活率 專家促建跨部會單位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吹好吹滿」才有效 肺功能檢測重品質
健康威脅就在空氣中 居家大掃毒從通風做起
咳嗽超過兩週小心肺癌!8種人沒抽菸也要注意6症狀
老年人常肺炎 偶有膿胸積水...新營醫院整合治療成功治癒
常吃這些東西恐害腎臟纖維化! 醫示警「超無感徵兆」:尿色深不妙了
防疫勤戴口罩/流感、肺炎住院 近兩年大減
偶咳出血絲未重視 婦人突大量咳血險送命
高瘦身材男性注意!胸痛、呼吸困難來襲,恐為這疾病引發,避免潛水、高空跳傘
男子突然呼吸困難胸劇痛 醫籲高瘦者注意原發性氣胸
濕冷咳嗽以為感冒 竟是氣喘發作
冬季溼冷好發氣喘造成原因多 咳嗽超過2周要小心
缺牙「遇缺不補」 恐提高失智及吸入性肺炎風險
台中總是灰茫茫?專家:口罩+定檢揪肺病
室內外空品連動 中國附醫倡肺年齡
咳喘逾兩周 小心肺纖維化
沉默的重症 小心肺纖維化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骨鬆最愛問/骨鬆中斷治療 骨折機率大增
有「泡泡尿」就是腎臟出問題嗎?醫:這5情境也會讓尿液產生泡沫!
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
防窺保護貼反而傷眼 眼科醫:眼睛痠痛時也不建議做護眼操
緩解輕症喉嚨痛、咳嗽…中醫建議這些藥材茶飲在家飲用!怕中藥味可加這二樣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