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保護心臟的健康生活方式,大家通常都耳熟能詳,包括規律運動、避開會堵塞動脈的飽和脂肪、盡量控制別讓血壓與膽固醇過高,這些都是預防心臟疾病及相關併發症如心臟病發、中風須留心的要點。不過研究人員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習慣同樣會帶來巨大影響,因此保護心臟得從小事做起。womansworld.com整理出三項簡單舉動,能有效降低心臟病發作、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ib)等風險。
1. 在全黑房間睡覺
「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Network Open)」一項針對超過八萬名成人的研究中,發現暴露在夜間最亮光源的人,9年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比在完全黑暗中睡眠的人高出47%。
在密西西比州與德州執業的心臟科醫師桑格尼(Bharat Sangani)表示,該研究指出這與人體的晝夜節律被打亂有關,「當燈光亮著,身體無法分辨現在是白天還是夜晚。」而這對心臟來說便是個大麻煩。醫師泰特鮑姆(Jacob Teitelbaum)補充,早已有大量研究顯示睡不好與心臟病、中風風險上升相關。
2. 喝杯咖啡
研究顯示,每天喝咖啡的習慣可能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因為咖啡能降低心房顫動的風險,這是一種影響數百萬成人的心律失常現象。
桑格尼解釋,「白話來說心房顫動就是心律不整。為了把血液推送到身體各處,心臟的兩個心房與心室要協同收縮。心房顫動時,心房與心室不再有節奏地溝通。這會造成血液混亂地湧向心室,減少心室的血流量,最後導致身體得到的血液也減少。」
一項針對200名心房顫動患者的JAMA研究發現,每日至少喝一杯含咖啡因咖啡的人,再次出現心房顫動的風險比不喝咖啡的人低39%。
3. 補充維他命D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今年年會上公布的新研究發現,患有心臟病的成人只要血液中維他命D的濃度達到健康範圍,他們再次發作心臟病的風險可降低52%。
泰特鮑姆說已經有許多營養成分與心臟病風險下降相關,前述研究也顯示目前維他命D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並不理想,因為按照該標準仍可能使許多人疏於攝取。維他命D可透過調節發炎與免疫功能來支撐整體心臟健康,進而降低心臟病風險,人體會在陽光照射皮膚時自行合成維他命D,但泰特鮑姆指出許多人會避免曝曬太陽,研究中便有85%受試者維他命D不足。
(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單身男和父母同住「40歲存到800萬」外甥一句話讓他懷疑人生
‧82歲女醫靠一碗無鹽蔬菜湯「不吃藥降血壓」要領是把湯當藥喝
‧冬天窗戶滿滿水氣擦不完?塗上一層常見家用品 逾1個月不結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