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擔心會讓頭髮變乾燥?為什麼專家建議炎炎夏日應該每天洗頭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不明昏厥別輕忽 心律問題常見的檢查及治療方式

心因性猝死警訊容易被忽略,也可能毫無徵兆,留意家族史以及日常不明原因昏厥,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時機。圖/freepik
心因性猝死警訊容易被忽略,也可能毫無徵兆,留意家族史以及日常不明原因昏厥,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時機。圖/freepik

聽健康

00:00/00:00

心因性猝死來得突然,患者常在毫無預警下倒地,其中近半數雖曾出現昏厥等警訊,卻未曾留意。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曾偉杰提醒,有疑似猝死家族史的族群,在發生不明昏厥時應積極考慮心律問題,主動就醫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時機。傳統心電圖難以捕捉間歇發作的心律異常,讓複雜型個案陷入診斷困境。但現在已有植入式心臟監測器,可進行長期心律追蹤,協助醫師精準診斷與制定治療計畫。若確診為心室心律不整導致昏厥或曾經發生猝死(心臟驟停),則可考慮使用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ICD)預防猝死。

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曾偉杰醫師表示年輕人與幼兒因為惡性心律不整猝死的情況,其實比想像中常見,若家族中有不明猝死案例,或自身有不明原因昏厥,都應提高警覺考慮心律問題。圖/曾吉松攝影
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曾偉杰醫師表示年輕人與幼兒因為惡性心律不整猝死的情況,其實比想像中常見,若家族中有不明猝死案例,或自身有不明原因昏厥,都應提高警覺考慮心律問題。圖/曾吉松攝影

心因性猝死:高風險族群不可忽視的威脅

心因性猝死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層,部分患者發作前毫無症狀,但近半數可能有昏厥等警訊。常見警訊包括不明昏厥,由於患者可能自行恢復,容易被忽略。心律問題常見的檢查方式包含:心臟超音波、心電圖,而心電圖又有許多種類。曾偉杰指出,心律異常的前兆難以捉摸,若病人於配戴傳統24小時或7天心電圖的監測時未發作,可能因此無法診斷病因。

心律檢查方式多樣,醫師會依照患者需求安排,透過不同的身體活動狀態監測心律是否有異常。圖/鄭友寧製
心律檢查方式多樣,醫師會依照患者需求安排,透過不同的身體活動狀態監測心律是否有異常。圖/鄭友寧製

針對反覆昏厥卻無法透過傳統心電圖監測找出病因的高風險族群,曾偉杰說,植入式心臟監測器(ILR)能進行連續3年的心律監測,並於每次回診檢查時查看監測記錄。不僅提升複雜型心律不整患者的診斷精準度,也有助於醫師根據記錄介入、制定治療計畫。

曾偉杰分享一名30多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長期穩定追蹤治療下,出現了頻繁的昏厥。患者雖然自覺在昏厥時有心跳過慢的現象,但經過各式的檢查,都無法找出確切病因,最後醫療團隊決定以植入式心臟監測器追蹤,終於確診了心律不整,隨即調整治療策略,成功穩定病情。

不同程度的心跳過快或過慢都會造成心律紊亂,嚴重可能造成昏厥甚至猝死,醫師會依照心律狀況與患者討論,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圖/鄭友寧製
不同程度的心跳過快或過慢都會造成心律紊亂,嚴重可能造成昏厥甚至猝死,醫師會依照心律狀況與患者討論,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圖/鄭友寧製

曾偉杰表示,嬰幼兒的心因性猝死其實並不罕見。他曾收治一名6個月大嬰兒,便是因為突發心律不整造成心臟停止,搶救後幸運恢復心跳,詳細檢查發現為基因性心臟疾病—布魯蓋達症候群 (Brugada Syndrome) 所致。後來醫療團隊為寶寶給予藥物治療並且裝上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ICD),若再次發作時便能即時救治。也在檢查出基因的變異後,特別為其家人安排檢查,結果發現父親同樣帶有異常基因,也是猝死的高風險族群,同步展開治療與追蹤,成功將風險提前控管。

曾偉杰補充說明,心律異常依照症狀可採取藥物與手術治療,病患若確診為嚴重心室心律不整導致昏厥,或曾經發生猝死(心臟驟停),可以植入健保給付之ICD預防猝死。現今科技進步,ICD已能精準辨別惡性心律不整,並針對不同的心律不整設定適合的電擊模式治療,為高風險病患提供更即時且精準的保命機制。

曾偉杰最後也呼籲,除了留意徵兆、即時就醫找出病因並後續接受治療外,猝死預防的推動更包含了全民學會CPR及廣設AED,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幫助。

猝死 治療 心律不整 高風險族群 心電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