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健保大數據:二尖瓣脫垂患者51至60歲最多 71至80歲就醫率最高

元氣周報

罹患二尖瓣脫垂相對於一般人更容易出現心律不整。圖/123RF
罹患二尖瓣脫垂相對於一般人更容易出現心律不整。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二尖瓣脫垂被戲稱為「模特兒病」,因其常發生在年輕、身材纖瘦高挑的女性身上。很多人患有二尖瓣脫垂而不自知,因為此疾病多半無症狀,或僅輕微胸悶、易喘等。但隨年紀增長可能發生瓣膜閉鎖不全、心律不整等問題。今天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認識這個可大也可小的常見心臟疾病。

二尖瓣脫垂好發於30歲以前,不過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二尖瓣脫垂就醫最多的族群以51歲到60歲為主。中央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每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不能單看人數判斷盛行率,台灣人口老化,同時又有少子化問題,若從就醫率分析二尖瓣脫垂人數,反而是以71歲到80歲的族群為多。

九成患者無症狀,多數是健康檢查或因運動易喘而發現。

李伯璋表示,心臟的構造分為左心室、左心房以及右心室、右心室,二尖瓣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三尖瓣位於右心房以及右心室之間,缺氧的血液會輸送到右心房,再經過右心室,從肺臟脈瓣送到肺臟,交換含氧血液及缺氧血液,含氧血液再送到左心房,經由左心室送往主動脈,再打到全身。

李伯璋表示,二尖瓣脫垂是最常見的一種瓣膜病變,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不過,二尖瓣脫垂的患者高達九成以上無症狀,有人甚至終其一生不曉得自己有二尖瓣脫垂,大多數的患者是因為健康檢查意外發現,或是激烈運動開始出現喘不過氣,或是失眠時,經仔細的檢查才被診斷出來。二尖瓣脫垂的患者有部分是因為遺傳性的疾病所致,如馬凡氏症、成骨不全症、EDS症候群。

胸悶、易喘經適當休息多能改善,但隨年齡增加,症狀可能加劇。

李伯璋表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偶爾會出現喘不過氣、胸悶等症狀,多數患者休息後能獲得改善,因此即使被診斷有二尖瓣脫垂,都能與疾病和平共存,不需要用藥或是手術治療。

不過,罹患二尖瓣脫垂相對於一般人更容易出現心律不整,心律不整就有可能導致猝死,而且隨著年紀增長,二尖瓣脫垂也會增加二尖瓣膜閉鎖不全的機率,放大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等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

就醫人數集中在41歲到60歲,但就醫率以71歲到80歲最高。

李伯璋表示,過去對於二尖瓣脫垂的印象,雖然多是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但從就診的資料來看,110年被診斷二尖瓣脫垂的總人數為7萬9,618人,雖然51歲到60歲的人數最多有1萬4,684人,其次為41歲到50歲的1萬4,432人,但從就醫率來看,反而是71歲到80歲的比率最高,每10萬人口有430.51人就醫。他分析,可能是年老有其他疾病到醫院檢查,又或是年紀本來就會讓二尖瓣脫垂的症狀加劇,讓就醫率大增。

因二尖瓣膜脫垂就醫的患者108年為6萬7,810人、109年為7萬6,298人、110年為7萬9,618人;從108年每10萬人口287.29人增加到110年每10萬人口340.61人,整體就醫率有逐漸提高趨勢。李伯璋表示,可能與疫情有相對應關係,新冠疫情的症狀除了呼吸道症狀以外,還有胸悶、胸痛,可能是因為這些症狀,也意外揪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

可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去年患者平均每人做過2.1次。

想確認自己是否罹患二尖瓣脫垂,可以透過最簡易的心臟超音波檢查,根據健保統計,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7萬9,618人,有3萬8,432人曾做過心臟超音波的檢查,平均每人檢查2.1次。李伯璋表示,心臟超音波屬於非侵入式的檢查,主要是利用聲波的反射來檢視心臟各腔室的大小、肌肉的厚薄、收縮舒張功能的好壞、瓣膜是否狹窄或閉鎖不全等異常,簡單且快速。

李伯璋表示,二尖瓣脫垂雖然是可以和平共處的疾病,若能及早診斷,當後續出現其他疾病時,即可讓醫師當作診斷的參考。這些診斷也放在「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中,民眾平時可以自行檢視,健保快易通目前下載人次已達980多萬,民眾可多加運用。

110年二尖瓣脫垂患者就醫年齡層  製表/元氣周報
110年二尖瓣脫垂患者就醫年齡層 製表/元氣周報

二尖瓣脫垂 健保大數據 胸悶 心律不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