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6 醫療.心臟血管
健保大數據/110年二尖瓣脫垂門診就醫人次10大院所
110年二尖瓣脫垂門診就醫人次10大院所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2-06-26 醫療.心臟血管
110年二尖瓣脫垂門診就醫人次10大院所
2022-06-26 醫療.心臟血管
修補與置換‧全國No.1振興醫院/瓣膜經修補後 多可再用10-15年健保統計,110年振興醫院執行二尖瓣脫垂修補或重建手術195人,全國第一。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兼任心醫學影音室主任陳怡誠說,俗話說「天然的尚好」,該院治療二尖瓣脫垂與他院不同,多依據國際指引,以修補瓣膜為優先考量,因經修復後長期觀察,心臟瓣膜運作較佳。該院修補瓣膜後,多可以再使用10至15年,等同是置換組織瓣後,平均使用10年的效果,除非瓣膜受損情形十分嚴重,才會進行置換手術。陳怡誠表示,瓣膜治療採修補方式,對醫師技術要求較高,該院在院長魏崢領導下,要求對修補瓣膜的基本功一定要練好,必須讓患者重度逆流的病情,修補到輕症或以下。同時,針對已置換組織瓣患者,目前也可以採用經導管治療,再植入一個瓣膜,形成「瓣中瓣」,避免第二次傳統開心治療。治療瓣膜性心臟病時,振興醫院多年前即規定團隊合作,由內外科醫師一起站上手術台,手術前經食道超音波檢查,讓手術更為精準,如此一來,不僅提高手術成功率,更縮短手術時間20至30分鐘。今年更成立「瓣膜治療中心」,推動雙主治醫師制度,讓病人受到完整照顧。修補術‧醫學中心No.1亞東醫院/修補手術更費功 長期來說預後較好亞東醫院在110年二尖瓣脫垂修補或重建手術有94人,為醫學中心中第一名。亞東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陳哲伸說,二尖瓣修補所需的技術、經驗及耐心,遠高於置換手術。陳哲伸指出,置換瓣膜只要把舊瓣膜剪下,換上新的就好;但修瓣膜就要不停測試,往往修補時測試,瓣膜是關得緊的,但當心臟恢復跳動卻仍無法關緊,就要將心臟再停一次,因此修補手術很花時間。雖然置換手術很快、簡單且健保給付較高,但修補手術長期來說預後較好,雖然麻煩一點,能修補還是最好。陳哲伸說,修補手術最需要的是經驗,亞東醫院有傳承制度,院長邱冠明是有名的瓣膜修補心外科醫師,自己一路跟著看、跟著學,經驗勢必會多一點。有些醫師怕修不好、怕麻煩,選擇用置換手術,但這對病人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一是新的瓣膜對血流造成某種程度阻力,流過去的血量可能會減少;二是現今盛行換生物組織型的豬瓣膜,較容易損壞,10年後恐怕還要再開一次。至於怎麼判斷瓣膜要修補還是置換,陳哲伸說,從超音波就能看出,除非是完全硬掉,一般多數是脫垂、腱索斷裂,只要瓣膜是軟的,幾乎都能修補。置換術‧醫學中心No.1台大醫院/處理困難個案多 心臟手術愈見精準台大醫院去年門診有1萬2,497人次因二尖瓣脫垂求診,服務量居全國醫學中心第二名,接受人工瓣膜置換術則有85人,為醫學中心第一名。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許榮彬表示,台大醫院心臟外科有三大特色:手術量全國第一,每年執行約1000台成人及兒童心臟手術;兒童心臟科手術量全國最多;困難個案多,根據「EuroSCORE」風險評分,台大成人心臟手術平均得分為10%,高於一般平均2%到3%。「台大心臟外科最重要的資產是人才。」許榮彬表示,心臟外科醫師橫跨老中青三代,重視經驗傳承和精進。現在台大心臟手術時間縮短、傷口變小,體外循環及藥物控制愈來愈精準,近三成病人做手術甚至不需要輸血。還不需手術的二尖瓣脫垂病人,需長期回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茂欣表示,如果逆流程度輕微,建議每一兩年做心臟超音波。期間不需吃藥,但心臟內科會綜合評估病人之三高共病及用藥,提醒妥善控制三高,因為血壓若不受控,會加重逆流的情況。也會建議民眾規律運動,除了有益心血管健康,也有利於觀察病情變化。當運動變得容易喘,可能是逆流情況變嚴重,需回診評估介入治療的時機。醫學中心門診No.1台中榮總/可能合併心猝死 每年發生率0.2%-1.9%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中榮總110年二尖瓣脫垂門診共1萬5,263人次,居全台醫學中心第一名。台中榮總心血管中心主任李文領說,患者會到醫學中心看診,說明現代人很重視胸痛的早期症狀與正確診斷,不讓非預期的心臟病發作。李文領說,二尖瓣脫垂可演化成重度二尖瓣閉鎖不全、心衰竭、感染性心內膜炎等。若為重度閉鎖不全,需外科手術;若手術風險高,可選擇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修復術治療。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多認為二尖瓣脫垂是良性,但根據臨床研究,二尖瓣脫垂可能合併心猝死,每年發生率0.2%到1.9%。若患者有心電圖下壁T波倒置、複雜性心室心律不整、雙瓣葉脫垂、中度以上二尖瓣閉鎖不全,超音波組織杜普勒在二尖瓣環外側有收縮性尖刺影像,核磁共振影像有乳突肌或下壁基底心內膜下心肌纖維化,二尖瓣環分離,女性患者等,心猝死機會會增加,醫師需注意患者是否有此現象,早做預防治療。有多型性心室心律不整的低危二尖瓣脫垂患者,可以給予乙型拮抗劑治療,有些患者可考慮電燒術治療,必要時可以做心電刺激檢查來找出高危患者,裝置植入型去顫器預防心猝死。
2022-06-26 醫療.心臟血管
二尖瓣脫垂被戲稱為「模特兒病」,因其常發生在年輕、身材纖瘦高挑的女性身上。很多人患有二尖瓣脫垂而不自知,因為此疾病多半無症狀,或僅輕微胸悶、易喘等。但隨年紀增長可能發生瓣膜閉鎖不全、心律不整等問題。今天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認識這個可大也可小的常見心臟疾病。二尖瓣脫垂好發於30歲以前,不過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二尖瓣脫垂就醫最多的族群以51歲到60歲為主。中央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每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不能單看人數判斷盛行率,台灣人口老化,同時又有少子化問題,若從就醫率分析二尖瓣脫垂人數,反而是以71歲到80歲的族群為多。九成患者無症狀,多數是健康檢查或因運動易喘而發現。李伯璋表示,心臟的構造分為左心室、左心房以及右心室、右心室,二尖瓣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三尖瓣位於右心房以及右心室之間,缺氧的血液會輸送到右心房,再經過右心室,從肺臟脈瓣送到肺臟,交換含氧血液及缺氧血液,含氧血液再送到左心房,經由左心室送往主動脈,再打到全身。李伯璋表示,二尖瓣脫垂是最常見的一種瓣膜病變,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不過,二尖瓣脫垂的患者高達九成以上無症狀,有人甚至終其一生不曉得自己有二尖瓣脫垂,大多數的患者是因為健康檢查意外發現,或是激烈運動開始出現喘不過氣,或是失眠時,經仔細的檢查才被診斷出來。二尖瓣脫垂的患者有部分是因為遺傳性的疾病所致,如馬凡氏症、成骨不全症、EDS症候群。胸悶、易喘經適當休息多能改善,但隨年齡增加,症狀可能加劇。李伯璋表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偶爾會出現喘不過氣、胸悶等症狀,多數患者休息後能獲得改善,因此即使被診斷有二尖瓣脫垂,都能與疾病和平共存,不需要用藥或是手術治療。不過,罹患二尖瓣脫垂相對於一般人更容易出現心律不整,心律不整就有可能導致猝死,而且隨著年紀增長,二尖瓣脫垂也會增加二尖瓣膜閉鎖不全的機率,放大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等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就醫人數集中在41歲到60歲,但就醫率以71歲到80歲最高。李伯璋表示,過去對於二尖瓣脫垂的印象,雖然多是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但從就診的資料來看,110年被診斷二尖瓣脫垂的總人數為7萬9,618人,雖然51歲到60歲的人數最多有1萬4,684人,其次為41歲到50歲的1萬4,432人,但從就醫率來看,反而是71歲到80歲的比率最高,每10萬人口有430.51人就醫。他分析,可能是年老有其他疾病到醫院檢查,又或是年紀本來就會讓二尖瓣脫垂的症狀加劇,讓就醫率大增。因二尖瓣膜脫垂就醫的患者108年為6萬7,810人、109年為7萬6,298人、110年為7萬9,618人;從108年每10萬人口287.29人增加到110年每10萬人口340.61人,整體就醫率有逐漸提高趨勢。李伯璋表示,可能與疫情有相對應關係,新冠疫情的症狀除了呼吸道症狀以外,還有胸悶、胸痛,可能是因為這些症狀,也意外揪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可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去年患者平均每人做過2.1次。想確認自己是否罹患二尖瓣脫垂,可以透過最簡易的心臟超音波檢查,根據健保統計,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7萬9,618人,有3萬8,432人曾做過心臟超音波的檢查,平均每人檢查2.1次。李伯璋表示,心臟超音波屬於非侵入式的檢查,主要是利用聲波的反射來檢視心臟各腔室的大小、肌肉的厚薄、收縮舒張功能的好壞、瓣膜是否狹窄或閉鎖不全等異常,簡單且快速。李伯璋表示,二尖瓣脫垂雖然是可以和平共處的疾病,若能及早診斷,當後續出現其他疾病時,即可讓醫師當作診斷的參考。這些診斷也放在「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中,民眾平時可以自行檢視,健保快易通目前下載人次已達980多萬,民眾可多加運用。
2022-06-26 醫療.心臟血管
二尖瓣脫垂患者大多屬於無症狀或輕症,部分民眾會出現胸悶、喘、心悸、心律不整等,通常無需治療,透過調整作息即可改善。若二尖瓣脫垂導致心臟血液嚴重逆流,併發其他心臟疾病等,必要時經醫師檢查評估,嚴重者可手術治療。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柯宏彥表示,二尖瓣位在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宛如兩片「門板」,控制血液流向,當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正常情況會關緊密,血液就不會逆流到左心房,但當二尖瓣脫垂,變得鬆弛、肥厚,整個結構會往心房方向凸,閉合功能就受到影響。缺血性心臟病也可能導致二尖瓣脫垂,併發嚴重疾病。柯宏彥指出,二尖瓣脫垂初期不太會有症狀,雖然「門板」鬆了些,但血液不太會逆流。通常是患者出現胸悶、心悸、胸痛,運動時感覺體力變差,呼吸不順時,甚至健康檢查聽到心雜音等,才意外檢查出二尖瓣脫垂等結構異常。二尖瓣脫垂可能受先天異常、瓣膜退化、感染或其他心臟疾病影響。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魏承駿表示,二尖瓣脫垂若為先天性,定期追蹤即可;但若是老化、高血壓等,瓣膜壓力過大破損嚴重,恐致二尖瓣閉鎖不全,導致心臟衰竭。另外,缺血性心臟病也可能導致二尖瓣脫垂。魏承駿說,瓣膜上有個像「鏈鎖」的結構,連結於心臟肌肉,若發生缺血性心臟病,造成鏈鎖壞死、無法連結心臟,引發嚴重二尖瓣脫垂,還可能併發心臟衰竭、中風、心內膜炎等。心臟超音波可看出瓣膜型態,及血液是否逆流。魏承駿表示,二尖瓣脫垂可先透過聽診等理學檢查,若聽到瓣膜閉合時發出「咔嗒」聲,再進一步做心臟超音波,確認是否為二尖瓣脫垂。柯宏彥表示,心臟超音波能看出瓣膜型態,以及心臟血液是否逆流,若無嚴重心律不整或心內膜炎,通常無需介入處理。不過柯宏彥提醒,先天二尖瓣脫垂的民眾,其功能比一般人更容易退化,若一般人瓣膜使用到70歲才退化、出現血液逆流,但患有二尖瓣脫垂的民眾可能在50歲中年過後,就開始顯現瓣膜逆流情況。建議民眾應每年或每2年做一次檢查,確認結構是否異常,以及有無出現嚴重逆流。二尖瓣手術以修補為主,若評估效果不佳,會置換人工瓣膜。二尖瓣脫垂手術分為二尖瓣修補及二尖瓣重建兩種方式,柯宏彥表示,通常會以二尖瓣修補為主,若患者瓣膜退化嚴重,修補效果不佳難以維持二至三年,經評估會改以人工瓣膜置換方式。二尖瓣膜修補手術可透過傳統開胸及微創手術進行,柯宏彥表示,若只有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可以透過微創手術,在內視鏡輔助下,從側胸開刀,將傷口縮到最小;但若患者除了二尖瓣脫垂,還有其他冠狀動脈問題,可能得以傳統開胸手術一併處理。柯宏彥表示,若患者年紀過大、重度心臟衰竭,或有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肺疾病等多重合併症,不適合開胸手術,可採經導管二尖瓣逆流修補術,經由導管方式,用二尖瓣膜夾將瓣葉夾緊,大幅減少二尖瓣逆流,恢復正常心臟血流機制。術前醫病會共同決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接受手術多為長者,預後較差,建議妥善控制慢性病。魏承駿指出,二尖瓣脫垂嚴重需做瓣膜修補的對象,多屬年紀較大,術後預後不會太好,因原有功能已經遭破壞,建議患者應妥善控制慢性疾病。柯宏彥說,二尖瓣脫垂會連帶影響心臟功能,若瓣膜逆流嚴重、其心臟功能也大受影響,最好的手術時機點也須謹慎評估。即便完成瓣膜修補或置換手術,也有可能面臨二次手術。柯宏彥指出,若在70歲進行修補手術,到80歲時瓣膜可能再度退化、失去彈性;而置換人工瓣膜後,平均使用10至15年也會退化,屆時都需評估是否要再次手術。由於二尖瓣脫垂病人症狀表現不典型,容易跑錯科。柯宏彥舉例,一名抽菸癌症患者,因喘、肺炎反覆發作,長期於胸腔科追蹤,後來經過心臟科檢查,發現是二尖瓣脫垂,經過瓣膜手術後,再也沒有反覆發作肺炎、肺水腫。
2022-06-26 醫療.心臟血管
二尖瓣脫垂是常見的心臟疾病,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脫垂」指的是對瓣膜型態的描述,一旦二尖瓣脫垂,引起二尖瓣閉鎖不全,產生中度以上血液逆流、心臟腔室擴大,就需積極治療。二尖瓣位在左心房與左心室間,像閘門控管血液流向。王宗道說,心臟中的瓣膜像閘門,負責維持血液單方向的流動,二尖瓣位在心臟左心房與左心室間,當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關閉,讓連接主動脈和左心室的主動脈瓣打開,不讓血液回流到左心房。二尖瓣係由瓣膜、腱索,以及心臟肌肉所構成,通常瓣膜脫垂指的是瓣膜本身,不過,瓣膜連結心臟肌肉的組織有著像降落傘般、牽引著瓣膜的細絲,稱為「腱索」。許多瓣膜閉鎖不全者原本無須就醫,但步入中年後,「腱索」突然斷裂,以致瓣膜無法關緊,若出現急性鍵索斷裂,症狀較嚴重。二尖瓣脫垂診治重點在觀察逆流程度、心房是否擴大。二尖瓣脫垂是什麼?王宗道說,脫垂描述的是瓣膜型態,變得較長且彎曲,一般尚無功能不良等問題。臨床統計,約三至四成的民眾都有二尖瓣脫垂問題,但大部分並無任何異狀,少部分則有胸悶、心悸等困擾,不用過度擔心。在診治二尖瓣脫垂病人時,重點在「逆流程度有多厲害,心臟有沒有相對應出現心房擴大」,若都沒有,只需定期回診觀察即可。一旦瓣膜出現閉鎖不全、關不緊,血液倒流,造成左心房容易擴大及血液循環較差時,就會進一步評估瓣膜閉鎖不全造成逆流的嚴重度,如果已至中度以上,就應考慮手術。出現心悸、胸悶、急喘,可就醫檢查嚴重程度。王宗道指出,中度以上的逆流,合併左心房擴大,病人容易發生心律不整,嚴重者將導致心房顫動,因血液逆流,在運動、爬樓梯時,耐力相對較差,容易急喘,呼吸不順。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江晨恩表示,重度閉鎖不全恐有致命風險,此時左心房、心室擴大,導致心臟衰竭,需透過外科手術進行瓣膜修復。民眾若出現心悸、胸悶、喘等情形,應至心臟科門診接受超音波等檢查,確定是否二尖瓣脫垂,以及嚴重程度。王宗道說,二尖瓣脫垂屬於先天性的結構問題,一般以身形偏瘦的年輕女性居多,九成五以上的二尖瓣脫垂民眾終其一生不會出現因瓣膜閉鎖不全造成中度以上血液逆流;此外,每二至三人中,就有一人為輕微、輕度的瓣膜閉鎖不全。起床到出門,至少喝水300c.c.,水分能撐起心臟。若有二尖瓣脫垂問題,該如何預防瓣膜閉鎖不全?江晨恩建議,多補充水分,從早上起床到出門,至少喝滿300c.c.的水,若心臟水分足夠,被撐起來,就比較不會脫垂,如果水分攝取不足,則脫垂症狀將更為明顯。輕度閉鎖不全的病人每五年定期追蹤一次,如為中重度,每年都應回診追蹤心臟狀況。王宗道提醒,重度以上瓣膜閉鎖不全、心臟衰竭者,平常應該減少鹽分攝取,並在醫師評估下,規律用藥,藉此減輕血管擴張,讓血液往正常方向走,避免逆流。在運動時,應提高警覺,如自覺容易喘、耐力變差,或心律不整,就應回診接受檢查。好發族群● 好發於女性,常見於身材纖瘦高挑、體重較輕、胸廓扁平的族群,像模特兒就是高危險族群。● 患者通常會有偏低的血壓,有時會有心電圖異常;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史。生活照護● 避免壓力過大、熬夜,少接觸菸、酒、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避免二尖瓣脫垂惡化。● 早上起床到出門至少喝滿300c.c.的水,心臟水分足夠,被撐起來,瓣膜就比較不會脫垂。● 輕度閉鎖不全患者,每五年定期追蹤;中重度患者建議每年回門診追蹤心臟狀況。● 若有不適症狀者,可適當使用口服的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或鈣離子阻斷劑等藥物治療,減輕不適。資料來源/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台北榮總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江晨恩、元氣網疾病資料庫
2022-06-26 醫療.心臟血管
二尖瓣脫垂是所有心臟瓣膜異常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盛行率約為10%,女性發生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據健保數據顯示,近三年就醫人數與就醫率持續增加,並未受到疫情影響減少,醫師分析,二尖瓣脫垂雖大多屬於「無症狀」,但新冠疫情出現的症狀類似二尖瓣脫垂,加上施打疫苗也會有心血管相關副作用,因此增加就醫檢查的機會,可能因此讓就診人數提高。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國人因此警覺就醫。根據健保數據顯示,108年二尖瓣脫垂就醫人數6萬7,810人、109年7萬6,298人、110年7萬9,618人,近三年的就醫率從每十萬人口287人到340人,明顯增加。北醫附醫內科部主任、心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黃群耀表示,二尖瓣脫垂會伴隨著二尖瓣逆流現象,容易出現心悸、胸悶、心臟亂跳、頭暈等現象,多數症狀都不典型。黃群耀表示,108年底到現在,全球都還籠罩在新冠疫情中,新冠肺炎雖然常以呼吸道症狀表現,但仍會伴隨胸悶等其他症狀,特別是新冠疫苗可能會產生心肌炎等副作用,也讓國人更加緊張,只要有疑似症狀,幾乎都會向醫院求助。他認為,新冠疫情增加民眾檢查的機率,可能是因此讓二尖瓣脫垂患者增加的原因。患者多為年輕女性,但經常在50歲後症狀加劇才發現。過去介紹二尖瓣脫垂,醫界多指向是「年輕」、「女性」常見的疾病,但根據健保資料顯示,患者集中在51歲到60歲,若以就醫率來看,則以71歲到80歲最多。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簡韶甫表示,二尖瓣脫垂發生在「心臟發育完成」時,平均20歲左右就能透過聽診或是心臟超音波得知,不過高達九成的二尖瓣脫垂患者,並不會有任何症狀。只是隨著年紀增長,二尖瓣脫垂可能會導致二尖瓣逆流,從發生逆流到產生明顯的症狀,大約是50歲以後,因此50歲以後才被診斷,是蠻普遍的現象。簡韶甫表示,二尖瓣脫垂仍是盛行在20多歲的民眾身上,盛行率一直都是女性高於男性。據健保資料庫,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女性占5萬6,267人、男性占2萬3,351人,相差二倍多。「胸痛」是最常見的主訴症狀,合併焦慮比率高。根據健保數據顯示,110年二尖瓣脫垂患者常見的十大共病,排名依序為,胸痛、心臟節律不整、心悸、高血壓、非特定性焦慮症、非類風濕性二尖瓣閉鎖不全、高血壓性心臟病(無心臟衰竭)、混合型高血脂症、高血脂症、非風濕三尖瓣閉鎖不全。簡韶甫表示,與二尖瓣脫垂直接有關的共病,只有心臟節律不整、非特定性焦慮症、非類風濕性二尖瓣閉鎖不全。胸痛與心悸屬於症狀,並非疾病;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無心臟衰竭)、混合型高血脂症、高血脂症則是50歲以上常見的疾病,因此屬於背景值的疾病;至於非風濕三尖瓣閉鎖不全則是太過常見,總人口中至少有50%以上的人有三尖瓣閉鎖不全。簡韶甫表示,二尖瓣脫垂主要是因為二尖瓣逆流導致心臟節律不整,但發生機率相當低。而有些患者會感受到胸悶、胸痛以及心悸,長期以來就可能讓患者出現焦慮感。8%患者曾因二尖瓣閉鎖不全就診,住院比率僅4%。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在過去最擔心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臟瓣膜或是心臟內膜受到細菌感染,並擴散到全身器官,可能會引發栓塞性腦中風、敗血性休克、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恐造成猝死。根據健保資料顯示,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僅有102人因為心內膜炎就醫,比率約為0.1%。黃群耀表示,現今台灣衛生環境好,也讓心內膜炎的機率降低。不過,嚴重二尖瓣逆流的患者,臨床上要執行比較容易細菌感染的手術,如肛門手術等,就會特別小心處理,避免出現心內膜炎。二尖瓣脫垂常會合併二尖瓣閉鎖不全,根據健保統計,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患者有7萬9,618人,曾因二尖瓣閉鎖不全就醫為6,614人,占整體約8%。而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僅3,200人需要住院。黃群耀表示,二尖瓣脫垂大多屬於無症狀,需要住院的機率極低,住院通常都是因為心律不整或是心房顫動等因素就醫,並非二尖瓣脫垂所致。
2021-04-2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藝人大S、安以軒、林依晨及何妤玟,都曾被診斷二尖瓣脫垂症候群,她們共同特質是身材纖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李修豪指出,少數病人會胸悶、心悸,因好發年輕、高瘦女性,又有「模特兒病」之稱,透過調整作息、少喝茶、咖啡、紓解壓力、睡眠充足,大部分可改善。二尖瓣脫垂是一種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盛行率約2.4%。發生原因主要為瓣膜先天構造較長,又以年輕女性比例居多。李修豪表示,二尖瓣脫垂多數無症狀,有些可透過聽診聽到輕微心雜音,不過檢查仍以心臟超音波為主,不需特別治療。少數病人在壓力大、緊張、睡眠不足下,會胸悶、心悸、吸不到氣、喘等現象,也稱為「二尖瓣脫垂症候群」。另外,高瘦年輕女性較易緊張、焦慮,是易有二尖瓣脫垂症候群的可能原因之一。二尖瓣脫垂症候群通常沒有危險性,有些人忍受不了,醫師會開立乙型阻斷劑,作用是降低心跳頻率、抑制心律不整,如有焦慮情形,會加開抗焦慮藥物。李修豪說,極少數二尖瓣脫垂會出現瓣膜閉鎖不全的併發症,導致血液逆流,程度輕重不一。若血液逆流嚴重,易心律不整、心房顫動,可能形成血栓,增加中風危險性,甚至誘發猝死。
2021-01-21 科別.心臟血管
張媽媽原本是家庭主婦,專心在家裡照顧家人的生活起居,無奈經濟不景氣影響了張家的生計,她於是重回職場工作。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的日子過了不久,她開始覺得胸口悶悶痛痛的,呼吸時常感覺吸不到空氣,於是到醫院求診,經診斷為「二尖瓣脫垂」。醫師判斷這些不舒服的症狀是壓力太大所致,建議她學習好好釋放壓力、處理負面的情緒,同時施予適當藥物治療後,症狀才逐漸獲得改善。二尖瓣脫垂是先天疾病 女性發生率是男性2倍 根據統計,在台灣,二尖瓣脫垂的盛行率是2~7%,而女性的普遍率竟高達10%,其中常好發的族群為20~30歲的年輕女性及媽媽,是男性的2倍,至於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目前醫界尚未有定論。心臟內科醫師張書軒表示, 造成二尖瓣脫垂的原因與患者本身的心臟結構有關,是先天性的疾病,也因此沒有預防的方法。 不過,也不需要必太過憂慮。張書軒指出,9成5以上的患者終其一生維持在輕微的二尖瓣脫垂,會有些症狀上的不適,但並不會影響心臟的功能,只需要每 3年回診追蹤一次,而比較嚴重一點的患者會伴隨血液逆流的狀況,則大約1~2年回診一次。 此外,脫垂及逆流情形嚴重的患者,則有心臟擴大、衰竭的危機,甚至會合併其他疾病,譬如結締組織疾病、多囊症、肌肉異常疾病、甲狀腺病或心房中膈缺損等,此時就需要動手術,開刀修補脫垂的瓣膜。 胸痛、胸悶、呼吸不順暢是常見症狀 易合併自律神經失調 張書軒說明,二尖瓣脫垂最常見的症狀是胸痛、胸悶、感覺 呼吸不順暢、稍微運動就容易喘,有些人還有心律不整、心悸甚至失眠的情形產生,也會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身心症狀,例如會使人變得容易緊張、焦慮,甚至有突如其來的害怕,心臟跳動不舒服,睡不著,個性神經質、敏感的病患,在壓力大、熬夜、飲用刺激性飲料、生理期或過度疲勞時,尤其容易突然發作。 為什麼心臟結構異常會導致身心症狀?醫界目前尚未找到兩者的關聯,不過從文獻上發現,大多數患有二尖瓣脫垂的病人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例如胸痛伴隨呼吸不順或失眠才求醫而被發現。 治療二尖瓣脫垂藥物為主 視個別狀況對症下藥 二尖瓣脫垂不嚴重的患者,醫師會針對其身心狀況給予治療或生活型態改變的建議。張書軒提及,治療的藥物通常有兩類,一為使用抑制心悸症狀的乙型阻斷器,主要機制為作用於心臟的乙型交感神經之接受體,減少因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心悸、心律不整的症狀,由於此類藥品會誘發心臟衰弱及支氣管攣縮氣喘,所以患者有心臟衰弱或氣喘的病人應避免使用;另一類是低劑量的抗焦慮藥物,端視患者出現的身心狀況為何而開藥。 調整生活型態可改善 多吃情緒食物幫大忙 二尖瓣脫垂患者也可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減輕症狀,張書軒分享,均衡的飲食營養充足是維持大腦及神經功能正常的基本條件;另外,也可多吃維持情緒的食物: ●早餐:雜糧麵包、五穀饅頭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壓力大時,人體的維生素B群消耗量會增加,增加疲累感,因此適當補充能保持精力,或喝杯含鈣的牛奶能安撫興奮的神經。 ●午、晚餐:菜色愈多樣愈好,抗氧化的甜椒、蘆筍、南瓜能身體增加對抗自由基的能力。深綠色蔬菜,如綠花椰菜則是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也是不錯的選擇。 餐後水果不妨選擇含色胺酸的香蕉,能增加大腦血清素,安定情緒。芒果、番茄、芭樂、柑橘、奇異果等水果含豐富的維生素C、E,也有對抗壓力的效用。 ●下午茶點心:各類堅果如杏仁、南瓜子都含有大量色胺酸,並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油炸食 物,因為會刺激交感神經,加重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此外,適度的運動可以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提升副交感神經的反應性,而且運動促進身體代謝功能,也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讓身心舒暢。因此,不論散步、健走、騎單車、打球、游泳或是跳舞,只要是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就盡量持續去做;至於運動的頻率跟長度,可以依據「333」原則,每星期至少運動3天,每天至少 做30分鐘、運動時心跳達到130下。 張書軒補充,腦內啡有「快樂嗎啡」之稱,讓人產生幸福及愉悅感,血清素掌管「滿意」,含量不足,人們 會情緒低落。許多抗憂鬱藥物都是增加血清素含量,幫助憂鬱症提升快樂感。 另外,適當紓壓、保持樂觀心情 當壓力鋪天蓋地湧來,一定要找出自己最能釋 放壓力的情緒出口,不論靜坐、聽音樂、閱讀、 找人「倒垃圾」、接近大自然、泡澡等,都是不錯的方法。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2021-01-13 新聞.健康知識+
入冬後寒流來襲,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容易讓血管緊縮、血壓上升,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若有以下心臟疾病的徵兆,必須特別注意健康防護、做好保暖工作,或盡速就醫診斷。1.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可能來得突然,尤其天氣多變溫度驟降時,血管收縮功能來不及應變,導致冠狀動脈痙攣,或發生粥樣斑塊阻塞,將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如果出現胸痛、胸悶、噁心嘔吐、氣喘吁吁、冒冷汗、症狀時,有極高機率是心肌梗塞,必須立刻撥打119叫救護車送醫,或是由旁人做CPR急救。2.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因為心臟肌肉受損或負荷過度,導致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供給身體所需而產生的症狀,而天氣寒冷會增加心臟衰竭發作的機率,假若有呼吸困難、容易疲倦、心搏過速、雙腳水腫、久咳不癒、夜晚頻尿、胸痛等症狀,就有心臟衰竭的可能,建議盡速就醫治療,並限制鹽分和水分的攝取量。3.狹心症:狹心症為血流供應不足時,心臟肌肉因缺氧產生的壓迫性胸痛或胸悶的現象,當症狀惡化時,可能合併冒冷汗,呼吸困難及左上肢或頸部麻痛。平時要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以及情緒起伏過大,以免引發狹心症發作。4.二尖瓣脫垂:二尖瓣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主要區隔兩房室間的血液流動,當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會關閉,防止血液逆流至左心房,左心室放鬆時,二尖瓣會打開,讓血液由左心房流至左心室。而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在左心室收縮時,由於二尖瓣無法完全密合,會造成部分血液逆流,使心臟輸出的供血量減少,常見症狀包括:短暫而頻繁發作的胸痛、心悸、暈厥、呼吸急促、手足發抖等,一旦天氣變冷,心臟就更容易產生不舒服的狀況。若有相關症狀發生時,應採規律作息、不熬夜、避免刺激性飲料並到醫院做定期追蹤。5.周邊血管阻塞:周邊血管阻塞最常發生在下肢靜脈及下肢動脈,「下肢靜脈阻塞」與血液回流異常、靜脈栓塞有關;「下肢動脈阻塞」主要致病原因在於體內膽固醇過多,使血脂肪囤積在血管壁上,長期下來血管會變得狹窄、血液濃稠,容易形成血栓堵住血流,嚴重時,可能造成下肢壞死,有截肢的風險,不可輕忽。若有傷口久久無法癒合、手腳老是感覺冰冷、間歇性跛行、腿毛脫落、腳部腫脹等症狀,可能是周邊血管阻塞所導致,建議盡早就醫診治。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患有三高病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在天冷時血壓容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因此務必注意保暖,若有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延伸閱讀: 開車時發生心肌梗塞怎麼辦? 保命「2動作」死亡機率降 愈晚愈濕冷!低溫恐致心臟瞬間引爆 使用保暖物漏「1細節」危險急飆
2020-03-09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裡有四個瓣膜,分別鎮守在心臟四個腔室的出口,隨著瓣膜的開與合,讓血液流往正確的方向,只向前走,永遠不回頭。但假如瓣膜出問題,無法好好的打開或關閉,心臟裡的血流有的像前,有的往後,就會被打亂。要講解心臟瓣膜疾病前,讓我們先將回憶拉到國中生物一下,還記得血液的流向嗎?血液從大血管回到心臟時會注入左右「心房」,血液注滿心房後,準備流往心室,這時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簡稱房室瓣,共有兩個,左右分別為二尖瓣與三尖瓣)會打開,讓心房血液往心室流動。而血液漸漸蓄積於心室內後,就輪到心室收縮把血液擠向大血管了!心室收縮時,心室與大血管之間的瓣膜(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會打開,讓心室擠壓血液送往大血管,同時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二尖瓣與三尖瓣)會關閉,以免血液逆流回到心房。 最後,心室結束收縮開始放鬆之際,就輪到主動脈瓣與肺動脈瓣關閉,血液就不會流回心室內。在每一次的心跳之間,都會重複這個模式。讓血液於心臟、肺臟、與身體之間優雅穿梭著。你瞧!人體是不是很奧妙呢?不過,萬一奧妙的瓣膜出問題的話,這一切就不會運行的如此美好。瓣膜出問題,主要可以用以下方式呈現:● 瓣膜脫垂:該關閉的瓣膜沒有關緊,部分血液因而往回流,無法全力向前流。這樣一來身體能獲得的循環血液就變少了,而心臟也得做工做的更努力才能彌補這個缺失。● 瓣膜狹窄:瓣膜變厚變硬,還可能融合在一起。因此瓣膜該打開時無法張的夠大,能通過的血流就變少了。心臟因此要很費力,才能擠壓血液通過這小小的瓣膜開口。患者可能因此而心衰竭。瓣膜出問題,通常不會讓患者馬上感到不適,許多瓣膜疾病是醫師聽診時意外發現心臟雜音而診斷的。經過幾年後,患者可能會有症狀,然而症狀的嚴重程度也不一定與瓣膜疾病的嚴重程度呈現正相關!● 活動或躺下時感到喘不過氣,睡覺時需在頭側墊高幾顆枕頭才不喘。● 面對日常生活感到疲憊、頭暈,常快要昏倒,或真的突然昏倒。● 腳踝與腳底腫脹● 胸部有緊縮感● 覺得心臟亂跳哪些人比較容易得到瓣膜疾病呢?有些患者是先天性的心臟病,這較容易影響主動脈瓣或肺動脈瓣。可能問題出在瓣膜的大小不對勁或瓣膜間接合沒對好。例如,一般來說主動脈瓣有三片瓣葉,但有些人先天主動脈瓣的瓣葉變成只有兩片。這時就有可能打開時開不全,關閉時關不緊,耗損速度快。也有部分患者是後來才罹患的心臟瓣膜疾病的,這通常是因為感染或其他疾病影響了瓣膜的結構所造成。像瓣膜本身會鈣化、纖維化,瓣膜環變得太寬,或在瓣葉下支撐的腱索及乳頭肌伸長或斷裂等等,都會影響瓣膜的開合。 過去沒有抗生素的年代,無法治療鏈球菌等細菌造成的反覆感染,小孩染上後就算喉嚨感染痊癒了,心臟瓣膜卻繼續發炎,結構改變,我們稱為風濕性心臟病。這樣的瓣膜受損會增加患者心律不整與心臟衰竭的可能,但常在罹患風濕熱數十年後才出現症狀。二尖瓣脫垂,是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盛行率大約是全人口的1%至2%之間。二尖瓣(又稱為僧帽瓣)位在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若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應該要關閉,避免血液回流到左心房。而在二尖瓣脫垂的狀況下,瓣膜組織異常變長,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會脫垂入左心房,血液容易逆流回到左心房內。除了二尖瓣脫垂之外,其餘年紀大、心肌症、影響心臟的感染疾病(例如梅毒)、曾經心肌梗塞或心臟病發作、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也都會增加罹患瓣膜疾病的機會。 通常醫師替患者做身體檢查時,若發現患者有心雜音(代表血流經過了狹窄的瓣膜或血液逆流),可能會懷疑瓣膜疾病。醫師會安排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胸部X光等檢查評估。由於心臟瓣膜疾病會打亂血流正常該有的方向,增加心臟負擔,因此容易讓患者產生血塊、中風,並有心臟衰竭與心律不整的危險。所以並不是個能放著不管的疾病!談到治療,醫師主要看患者瓣膜損傷的嚴重程度與症狀的輕重來決定治療方式。有些症狀不嚴重的可以靠著吃藥與調整生活習慣來增進生活品質,但若瓣膜損壞嚴重或心臟的負擔太大,要考慮手術。 手術可以是修補瓣膜,像是分開已經融合的瓣膜,或讓鬆開脫垂的瓣膜再關緊一點。當瓣膜狀況無法修補時,就要考慮置換瓣膜。從哪來一個新的瓣膜呢?來源可能是來自牛、豬組職的生物瓣膜或金屬製成的人工瓣膜。生物瓣膜的使用年限比較短,可能於較短的時間內就要重新手術。而選擇人工金屬瓣膜之後,則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以避免血栓卡住。目前這些手術方式除了打開胸腔去做修補置換之外,也可能可經由導管方式完成。要與醫師好好溝通想要或適合用哪一種手術進行!原文:維繫生命的薄膜 – 心臟瓣膜疾病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2019-12-17 科別.心臟血管
39歲的台灣藝人郭彥甫,他近日赴美旅遊,因流感併發心內膜炎,突然間感到心臟異常疼痛,在美國緊急住院治療,醫生表示,這是流感造成的病毒感染,再晚兩個小時可能會心臟休克危及性命。他說:「我真的差點死掉,醫生說『大概再2個小時你就不行了』」,並在住院後一天出院。心內膜炎是什麼?衛福部資料顯示,細菌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指心臟內膜構造或瓣膜受到細菌感染之疾病,病人得病的原因是因血流遭受細菌侵入(菌血症),細菌順著血流附著在不正常的心臟瓣膜或有缺損的心臟組織中,影響如下:1.心臟瓣膜被細菌吃掉,造成瓣膜毀損、心臟衰竭,嚴重致死。 2.「細菌贅生物」掉下來,隨著血流跑到其他地方,比如腦部造成「細菌性腦梗塞」、甚至腦膿瘍。 大部分的細菌來自口腔、上呼吸道、腸胃道或泌尿道,經由牙科或外科的診察,治療手續進入血液造成菌血症。初期徵狀類似感冒感染性心內膜炎通常剛開始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燒、寒顫、盜汗、疲倦感、無力、食慾不振等等,抑或是體重減輕、皮疹、腹痛、脾腫大、心雜音、關節腫大及疼痛、腦中風等情況。另外,可能會有以下併發症:栓塞性腦中風、腎衰竭、敗血性休克、肺水腫、肝肺脾膿瘍、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造成猝死。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筆網友票選中,獲得「心臟外科」第一名好醫師評價的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益祥在接受《良醫健康網》採訪時指出,細菌性心內膜炎,常是因存在於口腔、腸道、或泌尿道的細菌或黴菌,引起心臟內膜表層或心臟瓣膜感染、把心臟瓣膜破壞,會對心臟造成損傷甚至死亡。人體口腔中本來就有許多細菌,容易隨著拔牙、洗牙或刷牙等動作而跑到血液中,之前曾發生過有民眾拔智齒後,細菌隨血液留至心臟瓣膜上且落地生根,感染心內膜炎。陳益祥解釋,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症狀為發燒溫度忽高忽低、有點喘,但較不會像心肌炎一樣急性猝死、且恢復快,上述鏈球菌吃掉瓣膜案例,即屬於細菌性心內膜炎。如何判斷只是一般小感冒,還是心臟發炎了? 那麼,民眾該如何判斷只是一般小感冒,還是心臟發炎了?陳益祥建議,「抽血」是最直接的方式,且最好到醫學中心照X光、心臟超音波檢查。而送往醫院檢查的判斷指標有兩個:1.吃藥2~3天,類似感冒之症狀不但沒改善,且有加劇情形,再加上持續性多日發燒未退。2.有疲憊、噁心嘔吐...等類感冒症狀,一到數週後又有明顯喘不過氣的現象。做這些事容易感染性心內膜炎此外,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主要有兩大因素:1.病人有潛在的心臟病變,如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人工瓣膜置換等。2.致病細菌的菌血症:如靜脈藥物濫用者的葡萄球菌感染、因牙科處置的鏈球菌感染、來自生殖泌尿道的腸球菌,以及各式植入的導管與透析的血管通路等,都有可能是致病的原因。還有,實行以下檢查或手術時要注意 1.洗牙或其他會造成牙齦出血的牙科手術 2.扁桃腺切除術 3.使用硬式支氣管鏡檢查呼吸道 4.呼吸道、腸胃道或泌尿道手術 5.膽囊或攝護腺手術如何治療?通常需四到六週的抗生素治療。若保守治療失敗或產生嚴重的心臟衰竭,則要考慮緊急開心手術治療。
2019-06-02 科別.心臟血管
58歲黃姓會計在公司擔任要職,去年以為工作過勞,常常覺得疲憊、喘,就醫發現是因二尖瓣逆流嚴重,經手術修補二尖瓣,3個月重返職場。台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副主任魏皓智說,二尖瓣脫垂,是瓣膜閉合位置較高,是常見的疾病,應定期追蹤,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避免病況惡化到嚴重瓣膜逆流、心臟衰竭,面臨無法回復、危及生命窘境。魏皓智說,瓣膜疾病的成因有很多,可能與老化、缺血性心臟病、感染、心肌病變、外傷等有關、少部分也有先天缺損造成,在手術治療或經心導管治療也都有不同,心臟外科醫師會針對病人瓣膜病生理有異常的地方執行修補或置換。他指出,如果能以修補手術達到治療效果,醫師會盡可能執行修補手術,減少病人需終身服用抗凝血劑的併發症或風險,若是無法修補則給予瓣膜置換手術,瓣膜的各種型態醫材在近幾年由於生物科技快速進展選擇也多樣性,醫師也會與病人或家屬作醫病共享決策提供資訊,醫材優劣分析,病人術前檢查評估結果醫師也會充分與病人溝通說明,清楚了解病人意願最後達共享決策,幫助病患解決瓣膜問題。黃姓女病患說,她去年8月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瓣膜逆流變嚴重,醫師建議動心導管二尖瓣夾手術,但是需自費,經轉院向醫師魏皓智求診後,經醫病共享決策溝通後,除了吃藥,也接受二尖瓣瓣膜修補手術,術後她配合醫囑,按時服藥,並配合運動等,恢復良好,已返回工作崗位。 編輯推薦 什麼時候吃才有效?藥師教你怎麼讓B群發揮正確功效 讓血管泡在糖水裡很傷!8張圖快速認識糖尿病
2017-12-08 科別.精神.身心
很多人對於「恐慌症」應該不陌生,半夜睡醒、看電視到一半、進入擁擠的賣場......突然之間心臟怦怦的跳、冒冷汗、顫抖,喉嚨像被掐住一樣吸不到空氣,覺得自己快暈倒、快失去控制,甚至就像快死掉了,這就是「恐慌發作」,英文叫panic。有過恐慌發作的人,幾乎都會往急診跑,但一切心臟跟呼吸的檢查檢果都正常,除了血中二氧化碳減少,酸鹼度不平衡,而這是過度呼吸的結果,平靜下來就會恢復正常。 根據調查,竟然高達3%的人口有「恐慌症」,雖然症狀嚇人,但不會真的致命,也不至於造成身體健康受損。只是 1. 生活品質會變差,每天活在擔心裡,不好好治療甚至造成憂鬱輕生。 2. 經常跑醫院,非精神科醫師不懂得治療或解釋,造成時間、金錢跟醫療資源的浪費。 最大的問題是延誤醫療,因為病人怕看精神科,一般科醫師,包括急診,可能無法跟病人解釋清楚,精神科的訓練又不足,因此造成: 1. 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診斷 問他們醫師怎麼說,從自律神經失調、二尖瓣脫垂,到過度換氣症候群,不一而足,最慘的還給名醫做兩次心導管檢查。 2. 藥物不能根本治療 有些病人好多年靠著吃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抑制心跳(紅色圓形),短效抗焦慮劑緩解(粉紅色橢圓形,一般叫鎮定劑),但症狀繼續存在,弄到最後甚至無法工作,連出門都有困難。雖然不至於嚴重發作跑急診,但是活得很痛苦,輕生的念頭會出現。 治療恐慌症最大的困難叫心魔,心魔也有兩種: 1. 病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精神疾病 我有一個70歲的女董事長病人,看心臟、神經、骨科、復健科、腸胃科(因為她還一天大號十次、頭痛、肩頸緊繃…),每一個醫師做了一堆的檢查,最後都請她看精神科。即使我把她所有症狀都醫好,她立刻不吃藥,半年後復發,又在跟我爭她那些疾病不是精神疾病造成。 2. 醫生的心魔 很多醫師也莫名排斥精神科醫師,甚至認為沒有什麼憂鬱症這回事,尤其是年紀較大的男醫師。我也必須承認,早年精神科看的病人往往很多是很嚴重的,治療上的效果不佳,副作用倒是一堆。現在的精神醫學不論在診斷或治療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只是歧視或偏見依然存在,需要政府及醫院部門在醫學繼續教育的努力。畢竟像心導管之類的檢查不僅嚴重耗損健保資源,病人更要冒萬分之一左右的死亡風險,而這完全是不必要的。 因為台灣很多民眾對精神醫學不夠了解,使得有病的人不敢看、不敢提自己在看精神科醫師;一般科醫師也擔心轉診精神科會讓病人不高興。 「恐慌症」的治療分藥物治療(抗憂鬱藥物調整恐慌跟焦慮中樞,抗焦慮藥物舒緩神經),跟心理諮商(心理諮商以壓力調適及情緒處理為原則)。其實急性期(指頻繁發作)以藥物治療為主,等症狀控制住再輔以心理諮商,這樣是最好的,停藥比較快,復發機率也會下降。 延伸閱讀: 最後一篇勸世文:3個月瘦12公斤,卻付出慘痛代價...為什麼我不建議吃生酮減肥●作者簡介_黃偉俐 醫師 現任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院長;經歷:臺大醫院精神部總住院醫師、臺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重度憂鬱症協會教育推廣委員、輔仁大學醫學系臨床老師、跨國大藥廠醫藥學術總監、新店耕莘醫院主任醫師 黃偉俐醫師的部落格 黃偉俐醫師粉絲團
2016-05-04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83歲的蔡黃奶奶在3年前經常胸悶氣喘,確診是心臟二尖瓣膜脫垂導致血液逆流,非得動手術治療;但奶奶因上了年紀,屬於手術高危險群,台北榮總心臟團隊評估後,決定利用經導管二尖瓣夾修補手術,在食道超音波的協助下,用夾子「釘」住脫垂的二尖瓣。因是微創手術,術後隔天奶奶就能下床趴趴走,讓她好開心。北榮心臟外科主任施俊哲指出,二尖瓣脫垂逆流是最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據統計,7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為10%,一旦嚴重逆流,會出現胸悶、氣喘、心律不整、中風等症狀,恐因心衰竭而死。過去病患想改善症狀,可接受外科開心手術、內視鏡瓣膜手術或達文西機械手臂瓣膜手術,但這三項手術都需要使用心肺機,且傳統手術還得鋸胸,對年邁病人風險增加。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宋思賢表示,醫界2009年發明二尖瓣夾,用夾子代替修補瓣膜的縫線,將脫垂的上下瓣膜「釘」住,且二尖瓣夾可經由導管從腹股溝進入心臟完成瓣膜修補,患者術後當天就能下床活動,是病人手術的新選擇。他說,二尖瓣夾修補術需藉由立體食道超音波導引才能進行,北榮最近將新式手術引進台灣,蔡黃奶奶是國內首例成功個案。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慶威強調,二尖瓣夾修補術目前須自費約100萬元。
2015-12-31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病例:愛喝咖啡的官小姐身材高瘦不胖,日前到苗栗縣旅遊突覺左胸痛,呼吸不順暢、心悸,到醫院求診,檢查出心臟二尖瓣脫垂,醫師開藥並提醒她要減少喝會讓自律神經亢奮的咖啡或濃茶。苑裡李綜合醫院心臟科醫師陳美珠:二尖瓣脫垂是心臟內科常見疾病,好發於較清瘦的女性,約一成女性有二尖瓣脫垂症狀,多屬輕症,且與遺傳有關,大部分沒有症狀,多在檢查時才被發現。有的年輕患者會出現胸痛、心悸、倦怠、氣促、頭暈、失眠、焦慮、恐慌、甚至暈厥等,這些症狀並非源自心臟,而是交感神經過度亢奮所造成的症候群。建議二尖瓣脫垂患者,飲食盡量避免會讓自律神經亢奮的東西,包括咖啡因、酒精,濃度或含量愈高,患者症狀常常更加嚴重。若出現心悸、胸痛、易倦、胸悶、頭暈或運動耐受力變差等情形,應就醫檢查,一般先以心電圖檢查,有狀況再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多數二尖瓣脫垂都是良性表現,只需觀察與數年一次心臟超音波追蹤即可。患者生活上應注意了解自己的病況,不要被突發的症狀嚇到,因過度恐慌會使心律不整更嚴重,維持規律的生活,適度的休息,不熬夜避免睡眠不足,運動方面不需特別限制,只要體力能負荷的活動皆可參與。心臟二尖瓣脫垂患者要避免濃茶、濃咖啡等刺激性飲料,若遇拔牙或外科小手術,必須告知醫師,給予適當藥物,以防心內膜炎,並儲備適量的藥物,病況發作時可以立即服用。▍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4-12-2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醫界發現,二尖瓣脫垂的病人有明顯增加趨勢,有人心悸需服抗焦慮劑或自律神經調節劑控制,也有靠打針抑制,其實,中藥治療二尖瓣脫垂也有不錯療效。二尖瓣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是維持心臟功能正常的重要結構,在心臟舒張期打開,讓血液由左心房流至左心室;在心臟收縮期關閉,避免血液逆流至左心房。若二尖瓣構造病變而出現鬆弛,在心臟收縮期二尖辦關閉時,卻出現往左心房脫垂現象,稱為二尖瓣脫垂。二尖瓣脫垂的發生原因不明,除了遺傳,可能與基因異常或情緒不穩、勞累、精神緊張、食用刺激物質、壓力大,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建議請心臟科醫師詳細檢查,明確診斷以免延誤病情。門診發現二尖瓣脫垂患者以20到40歲女性居多,女病患是男患者的兩倍,病人多身材纖細,且不少人合併胸骨異常(如脊柱側彎、漏斗胸、胸椎過直、胸壁前後徑過窄等)。臨床症狀以胸痛和心悸最常見,也可能合併心律不整、呼吸困難、驚慌發作、休克等。二尖瓣脫垂屬於中醫學「胸痺」、「心動悸」等論治範圍,中醫認為二尖瓣脫垂是陰陽偏差、臟腑虛損、氣血不調、經絡受損引起,常用療法有益氣固脫法、理氣止痛法、活血通絡法、養心寧神法,根據病因再酌以治療藥方。建議有二尖瓣脫垂的人應找醫師診治,切記不可自行服藥。中藥療效雖然沒有西藥迅速,優點是服藥不嗜睡、頭暈、站立不穩、無影響肝、腎、胃等副作用,療效穩定,漸被患者接受。功能性二尖瓣脫垂的預後良好,但嚴重二尖瓣脫垂可能猝死及發生其他併發症,因此及早診斷、用藥治療相當重要。患者也需養成適度運動習慣,情緒勿過度激動,少量多餐,少吃高脂肪食物,尤其氣溫變化、冷熱交替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節,更需注意保暖,飲食宜清淡,少吃進補較妥當。
2014-09-23 醫療.心臟血管
身形纖細是名模的必要條件,也是不少女性夢寐以求的身形。但心臟科醫師表示,心臟二尖瓣脫垂常好發於瘦高年輕女性,名模圈內受此病所苦者比率比一般人高。如有真人版「中國芭比」之稱的名模宋姍姍,就有二尖瓣脫垂的困擾。中國大陸名模宋姍姍五月即將在泰國舉辦婚禮,因平日就有心悸、胸悶問題,她昨天專程來台,赴振興醫院做健康檢查,經超音波、血氧以及八百切電腦斷層(CT)高端醫學影像檢查後,發現她也有二尖瓣脫垂病症。宋姍姍說,名模身形要求纖細,工作壓力又大,她常感到胸悶、心悸,且工作越繁忙,症狀也越來越嚴重,甚至有時感覺呼吸不過來。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表示,二尖瓣脫垂很常見,每百人中就有三到五人有此問題,且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的機率比男性高,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二到三倍。魏崢說,國內平均每十位女性就有一點五位二尖瓣脫垂,且常見於體重較輕、背部較直、胸廓扁平的族群,像是模特兒就是高危險族群,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史。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隆景表示,目前尚未發現二尖瓣脫垂的致病成因,也沒有辦法預防二尖瓣脫垂,不過多數患者為瓣膜閉鎖不全,症狀不明顯,不必進行治療。但陳隆景提醒二尖瓣脫垂者,還是要定期追蹤,因有可能會惡化成中、重度的二尖瓣脫垂,就須開刀,其感染心內膜炎機率也較高。陳隆景說,雖然無法預防二尖瓣脫垂發生,但可透過規律生活、避免壓力過大、少接觸菸、酒、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來避免二尖瓣脫垂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