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本月收21例OHCA患者 醫師提供天冷自保之道
連日寒流急凍,氣溫驟降,彰化基督教醫學中心統計自2月1日至今天(22日)上午為止,緊急救護211位疑因氣溫下降誘發中風、心血管和腸胃道等急重症患者,共21例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彰基副院長周志中提醒,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務必要做好頭頸和手腳保暖措施,按時服藥,早上起床動作要放慢,
周志中表示,收治的211位患者中,21例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其中,14名為男性(29到42歲)、7名女性(66歲到84歲)。
周志中表示,寒流來時,最重要的是保暖,也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家中有長者或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族群,盡量要小心、不要出外,萬一必須出外的時候,一定要再次強調保暖,建議圍比較長的圍巾保護頸部,也可以當口罩,頭部可以戴帽子、雙手戴手套保暖,這個保暖措施,可以減少喪失體溫,增加到50到70百分比的禦寒功能。
周志中說,如果家中有人或長者發生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甚至左肩覺得不舒服,甚至覺得整個人意識比較昏迷、叫不大醒,一定要趕快叫119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治療,如果沒有呼吸、心跳,脈搏意識不清,就要開始做CPR(心肺復甦術),按壓與人工吹氣的比例為30比2,壓胸30下、吹兩口氣繼續急救,然後叫119前來急救。
周志中表示,當凌晨醒過來要起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非常緩慢,可以的話就是能夠側身,慢慢把身體移動再坐起來等一段時間,旁邊一定要準備比較厚的衣服,趕快穿上保暖,因為冷的空氣有時候會讓血管一次就收縮,引起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然後慢慢下床後、再慢慢站起來。
如果年紀大了,旁邊有四腳椅子或拐杖,一定要給予慢慢使用,如果旁邊有電熱器,電熱器是很好,但是有時候年紀大的人,半夜起床,感覺周邊很暖和,因為節儉而把插頭拿掉或關掉電源,家裡年輕人這個時候要去檢查看看,電源不要半夜被關掉,有失智長輩的話就要很小心;電暖器的安全使用方面,插頭、甚至插頭附近有很多的灰塵都要清理掉,不要電線走火。
此外,不當的起床方式,非常危險且會產生姿勢性的低血壓,尤其在寒流的這種冷空氣最容易發生,就是一醒過來,棉被一掀開,然後馬上坐起來,因為怕遲到、趕時間,又趕快站起來,馬上頭暈就會再倒下去,要很小心,起床的速度太快了,又沒有保暖措施,有時候會心臟病發作,甚至中風又倒下去,要很小心。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健保大數據/110年二尖瓣脫垂門診就醫人次10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二尖瓣脫垂治療特色院所
健保大數據:二尖瓣脫垂患者51至60歲最多 71至80歲就醫率最高
手術治療並非一勞永逸 醫提醒二尖瓣修補或置換需謹慎評估
身材纖瘦高挑是高危險族群!心臟科醫師詳解二尖瓣脫垂常見症狀、治療重點及預防方法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
8成以上成人曾心悸 醫師:合併這4項症狀快就醫
中風後該如何復健?如何避免再度中風?專家教你怎麼吃才能顧及營養與健康
疫情高峰胸悶不想進醫院 70歲老翁差點出大事
健檢膽固醇數值總是紅字?教授解析數字過高原因
餐廳女服務員左腳比右腳粗一倍 診斷為深部靜脈栓塞
中過風的人再次中風風險高?留意心房顫動高風險因素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大便用力導致腦出血 醫籲高血壓患者慎防便秘
一包鱈魚香絲,竟有可能讓你「高血壓」!營養師教5招預防心血管疾病
胸悶以為染新冠,昏迷竟是心肌梗塞!醫師教分辨二者最大不同
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宿疾復發幸心導管手術及時搶救 醫籲落實定期追蹤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