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腫脹疼痛,可能是下肢靜脈血栓找上門。年僅20出頭的阿昌(化名)愛好球類運動,休假時經常與同好相約河濱公園打球。一日運動後發現單側小腿腫脹疼痛,原以為只是運動傷害,不料休息幾日未癒,且病況越來越嚴重,就醫檢查才知道是下肢靜脈出現血栓,而發生原因很可能與平日喝水太少、血液變得濃稠有關。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嘉修表示,身體血管可概分成動脈與靜脈,心臟打出的血液經由動脈運送到身體各部位,而靜脈則將血液送回心臟。不過,身體有時會發生血液循環或凝血功能異常的情形,進而讓血液凝結成塊,稱之血栓。
當下肢靜脈產生血栓,靜脈血液便無法像從前那樣順利回流心臟,腳踝與腿部也隨著血液淤積而腫脹。倘若血栓脫落移位至心臟,有可能造成肺動脈栓塞,嚴重可能致命。
靜脈血栓的黃金治療期約為血栓形成後三周內,因此即時確診與治療很重要。不過,張嘉修在臨床上看到許多患者有錯誤迷思,當發生腿部腫脹時,他們第一時間會想藉由按摩或泡熱水加以緩解,殊不知按摩的舉動可能使血栓移位,最怕加速移至心臟,而泡熱水雖能幫助動脈血管遇熱擴張,但靜脈血管回流能力卻不會增加,因此反倒造成更嚴重的腿部靜脈血液淤積以及腫脹疼痛。因此,懷疑自己發生靜脈血栓時,立即就醫就對了。
張嘉修表示,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子包括經常久站、久坐不動、水分攝取不足、女性懷孕、癌症、年長、三高、曾動過外科手術、曾服用口服避孕藥等。因此,病人年齡分布有兩大高峰,一個高峰是有許多慢性病的年長者,另個高峰則是20至30歲左右的青年,他們可能因懷孕、避孕、上班長時間久坐或搭乘長途飛機旅行而發病,又或者像阿昌一樣經常在戶外運動、忘記補充水分,因而使血液變得濃稠,提升血栓的形成機率。
張嘉修表示,要預防靜脈血栓發生,就要盡可能避開上述危險因子;倘若無可避免需要久站、久坐或久臥時,例如擔任櫃姐、搭乘長途飛機或臥病在床,可經常透過踮腳尖、伸直腳板的動作幫助小腿肌肉收縮以及血液循環;另可穿著彈性襪,彈性襪對腿部施加的壓力有助血液順利回流心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