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破除高血壓6大迷思

天下雜誌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別讓身體比你老》】

根據衛福部調查,40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每3人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但其中三∼四成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

釐清對高血壓的迷思,掌握正確觀念,提早為自己的身體健康保本。

【迷思1】既然我的高血壓找不到原因,應該是體質關係,這和人的身材有高有矮、有人容易過敏的道理一樣,不必控制,降下來反而不好。

→錯。高血壓需控制,才可降低血管與重要器官發生嚴重的合併症。

成大醫學院內科學科教授陳志鴻表示,確實有超過九成的高血壓是沒有確切原因的「原發性高血壓」,這和年齡、性別、遺傳等因素有關,但無論是原發性或因其他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若不治療,對大腦、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的傷害就在持續進行,應維持血壓正常,才能避免嚴重合併症。長期高血壓的衝擊,使血管與器官慢慢受傷,一旦大笑、狂怒或天氣酷寒,便可能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等意外。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指出,高血壓若不控制,對身體主要器官的戕害有:

■動脈:血壓高可能使動脈內膜增厚,使血管硬化,管壁變厚且狹窄;並會破壞動脈管壁,形成斑塊或動脈瘤,萬一發生主動脈剝離、破裂,將比心肌梗塞更危急,病人甚至來不及開刀就喪命。

■心臟:血壓高造成動脈阻力增加,導致左心室得更用力才能將血液打出去,長久下來左心室會變肥大,致使心臟衰竭;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硬化,因而心絞痛、心肌梗塞的危險增加。

■腦部:高血壓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或是血塊阻塞造成血流至大腦各部位,是引起中風主要原因。

■腎臟:血壓高會使腎臟血液循環惡化,破壞腎功能,引起腎衰竭。

■眼睛:造成視網膜病變,嚴重會失明。

■代謝症候群:高血壓經常帶來另兩個壞朋友——高血糖和高血脂,將來容易發展成糖尿病心臟病、中風。

所以,每個人都應知道自己的血壓是多少,若超過120/80 mmHg(毫米汞柱),或者出現頭痛、頭暈、流鼻血等症狀,更需小心是否血壓高。

【迷思2】我剛過40歲,血壓130/85 mmHg,應該沒關係吧?

→錯。血壓130/85 mmHg,你將來罹患心血管病機率會增加兩倍。

高血壓治療準則將收縮壓120∼139、舒張壓80∼89 mmHg,列為高血壓前期(prehypertension)。這些人將來發生心血管病的機率,比血壓正常人大兩倍。因此130/85 mmHg,如果沒有糖尿病、心臟病、曾經中風等危險因子,應該調整生活形態控制血壓。

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指出,再好、再有效的降血壓藥物,平均降血壓的功效約是8mmHg左右,有益健康生活方式的效果,不比吃一顆降壓藥遜色。

有助改善高血壓的良好生活形態包括:

■減重:減輕體重對降血壓有顯著效果,維持BMI在18.5∼24範圍內。

■採高血壓防治飲食法(DASH,得舒飲食法):重點在於多吃全穀類、蔬菜水果、低脂肪製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少吃高膽固醇、高脂肪和太鹹的食物。

■運動:各種有氧運動對控制血壓都有幫助。健走既方便且有效,最好每天走30分鐘。

■戒菸:抽菸增加壞膽固醇堆積在血管,造成動脈硬化,且會使血管收縮狹窄,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限制飲酒:少量酒精,有輕微降血壓作用,但超過則會顯著增加高血壓風險。台灣國衛院建議,健康人一天酒精量不要超過10公克,大約是一瓶啤酒或120cc紅酒。

■足夠睡眠:壓力大、失眠會逼血壓上升,睡得飽血壓才能穩定。

【迷思3】高的那個血壓(收縮壓)高一點沒關係,因為低的血壓(舒張壓)正常比較重要。

→錯。舒張壓和收縮壓一樣重要。尤其50歲以後,收縮壓比舒張壓更重要。

年齡超過50歲的高血壓病人,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控制收縮壓比舒張壓更重要。理想血壓應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對於已經有糖尿病或腎臟病的患者要求更嚴格,應控制在小於130/80 mmHg。

【迷思4】高血壓藥物可以自己調整,血壓正常就不用吃了。

→錯。需把高血壓當成慢性病,終生控制。停藥後一兩天血壓正常,是因為藥效還在,之後還是會升高。

很多病人明知自己有高血壓而逃避治療,理由是「要吃一輩子的藥,從此變成藥罐子」,所以能拖就拖,遲遲不肯就醫,前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陳志鴻醫師常苦口婆心勸病人好好治療,「沒有吃一輩子啊,只吃後面半輩子的藥,卻能減少得心臟病、中風的危險。」

或者有病患自己當醫生,將每日服用一次,改成兩天一次。等隔天或接連幾天量血壓正常或稍高,沒有什麼不舒服,乾脆把藥停了。

而停藥後幾天血壓正常,是因為藥物維持血壓效力還在,等到藥物濃度完全消失,血壓會再度上升,回到沒控制的高血壓狀況,將來發生合併症的機會同樣高。更且,有些藥若驟然停用,可能會使血壓反彈、心跳加快更危險。

因此,正確減量應由醫師判斷,不是拉長服藥間隔,應是從吃一顆改為半顆,或改用其他類降壓藥物。

【迷思5】既然自家人都有高血壓,「呷好逗相報」,先生的藥分給太太吃沒關係。

→錯。高血壓的治療需量身訂做。

陳志鴻醫師表示,診治高血壓,需考量病人的年齡、性別、有沒有抽菸、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問題;且要評估高血壓是否已經造成病人心、腎、腦、血管等重要器官傷害;再決定該用哪種作用機制藥物,最終目標是希望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的發生率,成為個人專屬的血壓治療。

因此,即使血壓同樣是150/100 mmHg的兩位病人,有可能甲病人只需降血壓,但乙病人還需考量心臟擴大問題,治療方式不同。病人千萬不要貪圖省事亂吃他人的降壓藥。

【迷思6】高血壓藥吃愈少顆愈好,副作用也少得多。

→不一定。現今高血壓治療趨勢,的確偏向一天吃一次長效型藥物,但多數高血壓病患需要2種或2種以上降壓藥物才能達到理想血壓值。

高血壓藥物進步快速,選擇慢慢釋放藥效、一天吃一次的長效型降壓藥,可以增加病人長期服用意願,但大部份高血壓患者仍需2種或2種以上降壓藥才能控制血壓在理想範圍。

有些病患常抱怨吃了降壓藥,出現頭暈、乾咳、臉紅、陽痿等副作用。最好在下次就診時告訴醫師,因為許多降血壓好藥台灣健保都有給付,真有不適,醫師可以改處方,千萬不要自己停藥。

心臟病 糖尿病 高血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