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淑玲/麻豆報導】
一名36歲男子已2次中風,到台南縣麻豆新樓醫院治療發現是「心臟黏液瘤」作怪,經手術切除後情況改善。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蕙如說,年紀輕輕就中風、又有胸悶等症狀,要小心是「心臟黏液瘤」作怪,若沒查出病,還會再中風。
蔡蕙如表示,這名患者今年3月初因「胸悶」不舒服掛急診,但到醫院就沒有症狀,突發性胸悶常是「來去一陣風」,急診醫師建議患者到心臟內科門診進一步檢查。
她詢問病史,患者告知約半年前,發生2次中風,右側肢體發麻無力及左側視野受損,經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中風症狀改善,但視野缺損。
患者接受胸前心臟超音波檢查,左心房發現1顆不規則外型的腫瘤,隨著心臟瓣膜開合而甩動,腫瘤表面許多小型組織晃動,隨血液循環造成血管阻塞,塞在腦血管就會造成中風,且隨時都會再中風。患者接受手術切除,術後恢復情形甚佳。
蔡蕙如說,患者的「黏液瘤」不規則狀,最長有5.4公分,甩到其他心室,會造成胸悶、喘及頭暈的症狀,還有發燒、全身無力、肌肉痠痛等,腫瘤在心臟內移動與碰撞,會有特殊心雜音。
蔡蕙如表示,心臟的原發性腫瘤發生率不多,但以良性的黏液瘤比例最高。
在文獻記載女性發生率約6成5,多於男性,最常出現在30至50歲,但年齡分布廣泛在1歲至83歲之間,她遇過最年輕的患者是20歲女性,也是出現「中風」症狀才查出原因。
【2009/07/17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