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心臟衰竭主要分兩種,收縮性心臟衰竭與舒張性心臟衰竭。署立雙和醫院心臟內科洪明佑醫師提醒,不管是收縮性還是舒張性心臟衰竭,症狀雖然差不多,但對藥物的反應卻不太一樣,患者最好接受心臟收縮、舒張功能評估,以了解癒後狀況好壞。
洪明佑醫師解釋,收縮性心臟衰竭是指心臟收縮性功能出現障礙,血液無法順利打出去,治療收縮性心臟衰竭時,常使用利尿劑或幫助減緩心跳藥物。但上述藥物若拿來治療舒張性心臟衰竭,效果可能就會打折。而醫界在最近10幾年才開始重視舒張性心臟衰竭治療,因此還在摸索、研究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洪明佑醫師進一步解釋,從心臟超音波可以判斷、評估心臟收縮、舒張功能是否產生異常。另外,若想檢查是否罹患冠狀動脈畸形等病症,也可以採用心臟超音波,以及運動心電圖等。至於24小時心電圖以檢查心律不整為主,無法確實偵測冠狀動脈畸形或分辨收縮性、舒張性心臟衰竭。若有心臟疾病病史或家族史民眾,建議一年做一次檢查。
洪明佑醫師補充,臨床發現,冠狀動脈廔管的患者,多半會出現心雜音、胸悶、心絞痛、喘,若是長期置之不理則可能造成心肌缺氧、胸悶難抑、心律不整,甚至造成心臟衰竭,舒張性、收縮性心臟衰竭都可能出現。患者承受各種感染及死亡風險,民眾不可不慎,一旦發現上述症狀時,最好能盡速送醫,以免造成遺憾。
洪明佑醫師建議,一般民眾除了注意自身健康的各種警訊,也可多攝取蔬菜、核果、魚和地中海式飲食的食物,避免食用白麵包之類的澱粉碳食、以及很多餅乾和薯條中含有的反式脂肪,保持良好運動習慣,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
.最新版本 10大最佳好心食物出列
.護心計畫》好心食物 保平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