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0多歲的中年大叔,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卻在某天感覺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確診罹患心房顫動,心房組織的不正常放電,增加腦中風的風險,聽聞服用阿斯匹靈能預防中風,持續乖乖吃藥,卻在服藥一段時間後仍然中風,衝擊家人與家中經濟。
「台灣民眾對阿斯匹靈預防中風的觀念根深蒂固。」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但阿斯匹靈預防中風分不同族群,對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預防效果有限,不同於冠狀動脈斑塊破裂導致的血栓預防來得有效。
李應湘指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患者因心房組織快速且不正常放電,心房無法正常收縮,影響血液流通,便容易在左心房形成血栓,當血栓隨血液到腦部,就會引發腦中風,增加死亡風險。
心房顫動患者預防中風的治療用藥,李應湘說,去年「華人心房顫動治療指引」指出,阿斯匹靈預防中風效果並不明顯,提醒醫師,可改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但根據統計,心房顫動在台灣盛行率約4%,其中仍有4分之1的患者,仍在服用阿斯匹靈。
李應湘解釋,由於患者的用藥習慣、希望服藥次數少等因素,當部分患者在醫師建議換藥時,可能因平時感受不到中風威脅,對藥物降低戒心,缺乏換藥意願。
提醒民眾,隨著年紀增加,心房顫動發生的比率也會增加,50歲後、曾有心臟疾病、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等,是罹患心房顫動的高風險群,一旦確診,應與醫師討論治療、預防用藥,降低中風風險。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