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
第二代可吸收支架 尺寸更小
治療冠心病常用的心臟支架,前幾年除了發展出可吸收式支架之外,去年國外醫界又發表了第二代的可吸收支架。
傳統心臟支架分未塗藥與已塗藥兩種,但支架長期留在心臟中,也是體內異物,因此前幾年醫界發展出可被人體組織吸收的塗藥支架,但前一代可吸收支架比較硬,尺寸也比較大;第二代可吸收支架則材質更具有彈性,尺寸也更小,也更能放入較細小或較難處理的血管中,新一代可吸收支架可望於年中在國內使用。
心臟節律器
無線節律器 靠遙控器調整
患有心律不整的病人,需要裝設心律調節器來控制心臟跳動。林俊立說,傳統節律器會有導線從體內延伸至體外,容易引起感染,而去年國外已推出新款的無線節律器,將不會有導線延伸出來,而是將發電裝置、導線等,全部濃縮裝置在子彈型的節律器中,未來只需要透過類似遙控器,就可以調整心臟節拍。
不過,為避免患者自行操作造成心臟跳動過快或過慢,無線心臟節律器的調整器,都是由醫師來操作調控,患者本人不會持有「遙控器」。此款無線心臟節律器日前已獲衛福部核准,可望在今年上半年開始使用。
膽固醇藥物
針劑注射 控制遺傳性膽固醇
心血管疾病與膽固醇息息相關,目前已知低密度膽固醇(LDL)若控制得越好,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越低。膽固醇只有20%來自於食物,另外80%是由人體自行產生,而很多人年紀不大,但卻有高膽固醇的問題,與體質、家族遺傳有關,嚴重者甚至得吃藥控制。
然而,並非所有人透過口服藥物,就能有效控制膽固醇,因此去年剛問世的膽固醇新藥pcsk9抑制劑,針對家族遺傳性的高膽固醇治療有不錯的效果,目前已取得國內藥證。
使用pcsk9抑制劑,類似糖尿病患者施打胰島素,患者須把針劑打入皮下,一周施打一至兩次,便能有效讓低密度膽固醇數值下降。但使用pcsk9抑制劑者必須持之以恆,往後都得仰賴此藥物控制膽固醇。
研究潮流
幹細胞移植 讓心臟組織再生
心臟若壞死無法再生,只能透過心臟移植來維持生命。2012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日本京都大學幹細胞生物系教授山中伸彌,發現幹細胞移植到人類大腦或心臟,有機會重建受損部位,其研究成果給予了醫學界新的希望,而幹細胞再造組織也成為全球醫學界的研究潮流之一。包括美國史丹佛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等名校,都在山中伸彌指導下,進行相關研究。
中研院與台大醫學院也合作進行相關研究。目前中研院已開發出一款奈米級人工支架,再與幹細胞結合,在支架上長出壞死的心臟部位組織,盼進一步能取代原來已壞死的組織部位功能,並與還完好的心臟組織相結合、良好運作。
不過,該研究目前最需克服的障礙,是如何誘發幹細胞長出的新組織,能完美接合原有結構,讓神經、血管系統都能契合,並可以維持心臟的功能。據了解,相關研究在今年中會有初步成果。
‧50歲婦堅持「15年天天吃相同早餐」黃金組合減重又省時
‧花椰菜水煮汆燙很NG?蔬果業者曝更優料理法完整保留維生素C
‧24歲女盼四十歲退休「早餐只花20元」存下300萬 超省計畫曝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