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人重視休閒,爬山成為熱門運動,秋天正是登山好時機,許多人趁著秋高氣爽,三五好友相約上山健行,登高望遠,還能訓練體能。但醫師提醒,秋天山上溫差大,容易誘發心血管問題,首重保暖。另外秋颱過後,山間地貌改變,常有登山客迷路,還必須留意虎頭蜂出沒,專家建議上山前做好十足準備,方能享受秋季登山之樂。
1.心血管疾患 別勉強上山
爬山能強身健體,但非人人適宜,醫師建議,上山前最好先做健康檢查,有心臟病史的人,最好避免。因為登山健行會消耗大量體力,血液循環加快,心臟負荷加重,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另外,有高血壓、癲癇、暈眩症等患者,也不建議勉強上山。
基隆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高瑜成指出,秋天東北季風增強,溫度變化劇烈,冷熱交替會導致心臟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民眾本身若有血管硬化問題,在收縮時就容易破裂,並產生血塊阻塞血管,併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
高瑜成也提醒,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或體型肥胖者,都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險族群,在從事秋天登山活動前,都必須審慎評估自身健康狀況,切勿逞強。
2.清晨發病高峰期 太陽出來再上山
秋季日夜溫差大,年紀較大的長輩,可選擇太陽出來後再上山,因為清晨低溫,冷空氣刺激,容易引發身體不適。同時注意補充水分,由於清晨人體內血液濃度高,是誘發心血管疾病高峰期,也可以攜帶具有糖分或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降低疲勞感並恢復體力。
3.登山結伴別獨行
秋季常有颱風侵襲,近日也發生多起登山客迷途事件,颱風過後山林地貌改變,導致登山客無法辨識方向。高山嚮導余詩芸說,登山最好結伴而行,或請專業嚮導帶路,避免單獨行動,上山前學會看地圖及使用指南針非常重要,盡量不要倚賴電子產品導航。
4.洋蔥式穿衣 帽子別忘記
余詩芸提醒,秋天登山首重保暖,建議以洋蔥式穿法,隨著緯度變化與周邊環境氣溫,做動態式調整。行走時身體持續產生熱能,最裡層著排汗內衣、接著排汗衣,最外層則套上防風外套。若停下休息必須再添加一層保暖外套,因為體溫下降,一不注意就會著涼,情況嚴重者則會失溫。她也提醒,很多人忽略戴帽子的重要性,因為頭頂散發熱能,冷風吹拂,易引發頭部劇痛的高山反應。
5.登山杖、護膝 保護關節
長輩在登山時,除了重視保暖,也可選用登山杖、護膝等工具,減少膝蓋負荷與衝撞。登山杖可以將雙腳承受重量,分攤部分給手部,若能妥當使用,在下坡時還能減低對膝蓋的衝擊力,並降低腿部負擔,除了增加爬坡能力,也有助整體的耐力與穩定性。
6.休息以站姿為主 勿即蹲隨坐
登山高度與健行時間,要依個人健康狀況及平時運動習慣而定,循序漸進切勿逞強。爬山過程休息時間長短互相配合,短休息約10分鐘,長休息則控制在20分鐘內。休息時間以站姿為主,緩和呼吸,不要隨即蹲坐或躺下。
7.慎選登山路線 遠離虎頭蜂
虎頭蜂是秋天最容易遇到的登山危機,因為正值繁殖季,加上準備築巢過冬,蜂群為保護地盤防衛意識強烈,非常兇猛。虎頭蜂大多集中在海拔2500公尺左右林道,但較大眾化路線如雪山、玉山,嘉明湖等,國家公園經通報會前往拆除,相對安全。反之在長程縱走路線,因較少人前往,遇到虎頭蜂機會較大。
有經驗的嚮導通常知道哪邊容易有虎頭蜂出沒,並提醒隊員看見有虎頭蜂靠近,得將音量放低,避免大動作,切忌叫喊、撥弄,虎頭蜂感受無害後會自行離開。若不幸遭大群攻擊,建議直接趴下,保護面部及頭部,並盡速下山就醫。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