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一緊張就腹瀉,未必是大腸激躁症。48歲黃先生他每天跑廁所20次以上、體重從80公斤瘦到60公斤,伴隨大量血便及高燒不退,到醫院接受內視鏡檢查,發現罹患克隆氏症,手術切除穿孔的腸段才撿回一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主治醫師陳洋源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根據民國87到97年的健保資料庫登錄資料顯示,國內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當中,潰瘍性結腸炎有二千三百多人、克隆氏症則有五百多人,而好發年齡以20到35歲最多,其次是40到60歲。
台北馬偕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治醫師章振旺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常有腹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疲倦、發燒等症狀,容易與大腸激躁症與痔瘡混淆,這些症狀若持續3個月以上,合併血便、體重減輕,可能就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不過,許多人從症狀出現到正確診斷,經常經過2到3年,容易延誤治療。
陳洋源說,若處於急性發炎期,應選擇低渣飲食使腸道休息,如食用西瓜、木瓜等低纖維水果,且不應攝取奶製品、油炸、辛辣食物,避免腸道刺激。此外,目前發炎性腸道疾病僅能控制症狀、無法根治,患者應配合醫師指示用藥,除控制病情外,並預防如心血管疾病、腸阻塞、虹膜炎等全身性併發症。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