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脂與低脂牛奶怎麼選?營養師揭秘2者營養成分差異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消化系統

同樣是腹痛,大腸憩室炎痛的位置在「這裡」!1類型飲食助預防

亞東醫院

大腸憩室炎患者還可能出現腸道習慣改變,如便秘、腹瀉、噁心、嘔吐等。示意圖/ingimage
大腸憩室炎患者還可能出現腸道習慣改變,如便秘、腹瀉、噁心、嘔吐等。示意圖/ingimage

相比於那些器官位置明確又常見的疾病,如膽囊炎或闌尾炎,大腸憩室炎(英文名稱: Diverticulitis )這個疾病對大部分人來說,不只沒有聽說過,即便看著文字,頭上也立刻冒出大大的問號,頂多能想像似乎是大腸的某處在發炎。大腸憩室炎到底是什麼疾病?

大腸憩室炎 從盲腸到乙狀結腸都可能出現

首先當我們吞下一口食物,沿途依序經過食道、胃、小腸、再到大腸等等消化道,最後才形成糞便從肛門排出。而其中的「大腸」由近到遠又可細分成幾段分別是: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憩室」指的是部分大腸壁向外膨出形成的小囊袋(圖一)。從盲腸到乙狀結腸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形成憩室,而直腸則極少出現。當大腸壁老化、出現局部薄弱點,或因反覆發炎而致其結構改變時,若再加上便秘或腸道解剖構造異常使得腸道壓力增加,造成局部大腸壁從這個薄弱點向外突出形成一個小空間:這就是大腸憩室的成因。

圖一:大腸解剖構造及大腸憩室示意圖<br />圖片提供/亞東醫院院訊
圖一:大腸解剖構造及大腸憩室示意圖
圖片提供/亞東醫院院訊

大腸憩室炎腹痛在左下腹部 也會便秘、腹瀉

根據統計,60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超過六分之一的人具有大腸憩室。在大多數情況下,大腸憩室是無害的,且不會引起任何症狀,因此很難透過身體診察被診斷出來,僅有少數人會在接受大腸鏡檢查或腹部電腦斷層(CT)時意外被發現。當憩室形成後,一般情況下人們能與之和平共處,但因其為腸壁的脆弱處,偶而會因憩室壁內的小血管受到磨損或破裂有出血情形,甚至有時候可能因少量糞便殘留在裡面,引發局部刺激和細菌感染發炎,這就叫做「憩室炎」。憩室炎會導致腹痛(尤其是左下腹部痛,因最常見發炎位置為乙狀結腸)、發燒和寒顫,這些都屬於身體對感染的反應。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腸道習慣改變,如便秘、腹瀉、噁心、嘔吐,這些都反映了腸道功能受到影響。

輕中度靠吃藥、低渣飲食 嚴重可能需手術

要診斷大腸憩室炎除了臨床症狀之外,通常也會抽血化驗輔助看發炎的情形,最重要的一步則是透過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或者有經驗的醫師可使用腹部超音波來幫助診斷,以確認憩室是否發炎,並找出潛在的併發症,如腸穿孔或膿瘍形成,也能協助排除不同類型的腸炎。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正在發炎的憩室附近的腸壁更為脆弱,在大多數情況下,此時反而不建議立刻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免在過程中造成腸穿孔。

對於未發生併發症的輕至中度憩室炎,通常首選的治療方法包括清淡且低渣的飲食使發炎的大腸得以休養生息、使用止痛藥來緩解不適、必要時會給予抗生素治療以控制感染。症狀輕微的患者可以在家中透過口服藥物進行治療。然而,對於嚴重的情況,如憩室穿孔或腹膜炎,則可能需要住院觀察、靜脈注射抗生素、腹內膿瘍引流、手術治療以移除受影響的腸段,甚至當腹內發炎嚴重時,手術還須包含暫時性之腸造口(人工肛門)以避免術後腸道吻合處發生滲漏的情形。

如何預防憩室發炎?

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高纖維飲食來預防憩室的形成或發炎。高纖維飲食可以幫助維持腸道運動的規律性,減少便秘,進而減輕腸壁的壓力。此外,適量的水分攝取和規律的運動也是促進腸道健康的重要因素。

對於已經診斷為大腸憩室炎的患者,遵循醫師的建議,包括適當的藥物治療和必要時的手術介入,對於控制病情、防止併發症的發生至關重要。

腸道健康 人工肛門 大腸鏡檢查 腹膜炎 乙狀結腸 便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